首页 > 中医养生 > 穴位治病

阳溪穴:明目醒脑之要穴

时间:2018-05-20 12:30:40

  一、阳溪穴穴名释义

  阳溪穴:阳气之溪

  阳溪:阳,热也、气也,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溪,溪流、路径也。

  阳溪,意指大肠经经气在此吸热后蒸升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合谷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此后吸热蒸升并上行于天部,故名阳溪。

阳溪穴
 

  阳溪穴位于两条肌腱近端凹陷处。

阳溪穴的准确位置图

  我们在解读合谷穴的时候曾经提到,合谷是大肠经经水汇合之谷地,其特点和肺经太渊穴大同小异。只不过,太渊沉降之肺经经水为冷,属冷泉;而合谷汇聚的大肠经的经水为热,汇聚之后必要分流,而从合谷分出的一支蒸腾的热泉,就是阳溪。

阳溪穴位位置图

 

  解读阳溪穴

  我们知道,手太阴肺经的循行路线,尤如水塔,自上而下,倾泻而下,逐渐变冷;而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路线刚好与肺经相反,达到人的肢体末端之后,尤如泉水,由下而上汇聚返回,逐渐变暖,一阴一阳,肺与大肠相表理,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

  我们搜索了一下穴位库发现:

  在14正经的361个穴位中,包含“阳”字的穴位共涉及7条经脉18个穴位,外加经外奇穴2个,共计20个。具体如下:

  ①大肠经:商阳穴、阳溪穴

  ②胃经冲阳穴

  ③小肠经阳谷穴

  ④膀胱经会阳穴委阳穴阳纲穴合阳穴跗阳穴

  ⑤三焦经阳池穴三阳络

  ⑥胆经阳白穴膝阳关穴、阳陵泉阳交穴阳辅穴

  ⑦督脉腰阳关至阳穴

  ⑧经外奇穴:当阳穴、太阳穴

  而含“溪”字的穴位,共涉及6条经脉的6个穴位,分别为:

  阳溪穴(大肠经)、后溪穴(小肠经)、解溪穴(胃经)、天溪穴(脾经)、太溪穴(肾经)、侠溪穴(胆经)

  由此可见,阳溪穴在命名上还是挺有共性的。

  二、大肠经五输穴之经穴、火穴

  阳溪穴在60五输穴之中,属于大肠经的经穴。关于经穴,是这样的定义的。

  ★60五输穴:

  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经穴,分别名为井、荥、输、经、合,合称“五输穴”,共记60个。有关记载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灵枢。本输》则详细地阐明了各经井、荥、输、经、合各穴的名称和具体位置。

  五腧穴是常用要穴,为古今医家所重视。临床上如:

  井穴:可用于治疗神志昏迷;

  荥穴:可用于治疗热病;

  输穴:可用于治疗关节痛;

  经穴:可用于治疗喘咳;

  合穴:可用于治疗六腑症证等。

  手阳明大肠经本身就是一条阳脉,而阳溪穴又是五输穴之中的经穴(所行为经),属火,所以,它又是一个火中之火穴,具有火的上炎之特性。

  三、阳溪穴为明目醒脑之要穴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阳溪为火中之火,所以,在大肠经循行返回的途中,它起到了一个能量补充站的作用,其能量一路沿大肠经上行至头面部,给其补充能量。所以,有明目醒脑的作用。

  我们知道,肺是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它是管布血的;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它是管排出废物的。如果气血过于集中在人体肢体的末端,头面部的供血状况就会变差,所以,点按阳溪穴,就是为了让气血加速回流。当头面部的气血充足了,人自然头脑就清楚了,眼睛也明亮了,毕竟“目受血而视”。

  【功效】

  清泻阳明,通经安神,舒筋利节

  【主治】

  明目、醒脑、头痛、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目齿肿痛、热病心烦、癫狂、腕臂酸痛

  四、总结

  1、阳气能量补充站

  2、火中火

  3、明目醒脑

查看评论

【本文标签】阳溪穴  明目  醒脑

用户评论

阳溪穴:明目醒脑之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