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内、外、儿、妇、五官科病诊治
常见内、外、儿、妇、五官科病诊治
一、对内科病诊治
在古代,按摩已涉及内、外、儿、妇各科疾病。按摩不同于服药和手术,它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中医理论为基础,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用按摩手法作用于人体的经络、穴位上,从而达到调整阴阳、疏通经络系统和人体气血,来扶正祛邪,从而使人体功能恢复。
按摩可以对感冒、头痛、失眠、咳喘、胃脘痛、胃下垂、冠心病、腹泻、便秘、高血压、糖尿病等症有很好的疗效,在第十五章第二节已对几种症状的诊治作了介绍,本节再补充以下几种症状的诊治。
1.咳喘(咳嗽)
(1)概述.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此病多见于冬春严寒季节。咳喘是慢性气管炎及肺气肿的一种症状表现。祖国医学认为本症与外感、内伤有关。当人体卫外功能不固,风寒等外邪侵入人体,首先犯肺,影响肺气宣降功能,肺气上逆则咳嗽,症状为鼻塞流清涕,头身疼痛,应给受术者疏风解表,宣肺止咳。内伤咳嗽多因久治未愈,久咳伤阴,肺气不足;或因脾虚生痰;或因心肝火旺、壅塞肺气;或病久伤肾,肾气不足,不能纳气,影响津液之输化,肺气之升降,纳气失摄,人体气化功能失常,上逆犯肺,可见喘促气短。反复咳嗽,咯痰,伴有喘息,可见咳喘。诊断表现为:咳嗽痰多,痰稀色白,或干咳,吐痰胶黏,色黄,舌质红等。咳喘表现为:呼吸短促,言语乏力。
(2)治疗与手法
1)外感咳嗽 受术者俯卧位,术者站位。
①术者用手掌直推背部。
②术者以一指禅按压身柱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尺泽穴、足三里穴。
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站位。
术者以一指禅点揉膻中穴,在胸部自上至下进行直推。
2)内伤咳嗽 除上述手法外,加按压脾俞穴、肾俞穴,并可揉以上二穴。痰稀色白者,可加按压内关穴,拿肩井穴。吐痰胶黏者,可加点揉风池穴、曲池穴、合谷穴。
3)咳喘受术者俯卧位,术者站位。
①术者掌推背部。
②术者按压受术者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定喘穴。
③横擦肾俞穴、命门穴、八修穴。
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站位。
胸闷者,术者按压受术者膻中穴、内关穴。呼吸困难者,按压受术者天突穴,并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摩腹。
2.腹泻
(1)概述受术者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多因细菌感染和胃肠功能障碍所致。致病原因可分为内因与外因。内因是由于情志失调,使脾胃失调,肝气郁结,横逆犯脾,伤及脾胃阳气,导致脾肾阳虚,泄泻不止。外因由寒、湿、暑、热以及饮食不节所致,以湿邪多见。湿邪易伤脾阳,而造成泄泻。饮食不节,影响脾胃的运化,造成水湿内停,而致泄泻,从诊断表现来看:寒湿伤脾可见发病较急,大便稀薄或带黏液,腹痛肠鸣。饮食不节可见发病突然,脘腹胀痛,泻后减轻。脾肾阳虚可见大便时溏时泻,完谷不化,脐周作痛,以黎明时腹泻为特点。细菌性痢疾多伴有高烧,腹痛较重。
(2)治疗及手法
1)饮食不节推章门穴、梁门穴、幽门穴、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逆时针摩腹3~5分钟。白上向下擦推大腿、小腿内侧。
2)脾肾阳虚
①掌摩脐周及小腹部3~5分钟。
②点受术者脾俞穴、肾俞穴、阴陵泉穴。
③横擦大椎穴、命门穴,以热为度。
3)寒湿伤脾
①术者以手掌搓热受术者腰骶部。
②按揉受术者上巨虚穴、下巨虚穴、风池穴、合谷穴。
③自上往下推擦大小腿内侧。
(查看评论) |
【本文标签】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