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 穴位治病

中医脐疗方汇集,很神奇!

时间:2018-10-22 10:19:36

术后腹胀

1方

【药物】莱菔子(去壳)1勺、麝香回阳膏1张

【用法】将麝香回阳膏放入温开水中浸泡1分钟,然后取出捏成薄片,再将莱菔子放入膏药中心,敷贴于神阙穴处。一般2小时取效。

【出处】《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年6期

2方(桂萸膏)

【药物】肉桂、吴萸各10克

【用法】研细末,将凡士林加热调药成膏状。取药膏适量涂于纱布中央(约2cm见方),稍烘热后对准脐部贴敷,一般术毕即贴,24小时换药1次。平均23小时排气;对照组平均41小时排气;平均提前18小时。

【出处】《北京中医杂志》(5):26,1990

儿科病症

小儿高热

1方

【药物】葱白200克,石膏粉30克

【制法】葱白去根洗净捣烂成泥,加入石膏和匀。

【用法】外敷神阙穴,上盖消毒纱布,每日2次;待厥回后再以清热解毒药内服。用于小儿肺炎、麻疹肺炎所致的高热喘息,四肢厥逆。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7):320,1990

2方

【药物】生石膏12克,银花9克,板兰根9克,鲜西瓜皮15克

【制法】将上药共捣烂如泥,拌匀。

【用法】填于患者肚脐上,每日换药2~3次,连续填脐2~3日。

【出处】《常见病民间传统外治法》

小儿感冒

1方

【药物】杏仁桃仁白前前胡各5克,薄荷牛蒡子冰片各3克

【制法】共研细末,用蜜或白开水调膏。

【用法】每次用3克,纱布包裹,外敷神阙穴,麝香壮骨膏固定,24小时换药1次。用于小儿感冒后咳嗽。

【出处】高树中教授经验方

2方

【药物】葱白12克,连翘9克

【制法】将上二味药共捣烂如泥。

【用法】填于患者脐部,每日换药2次,连用数日,以愈为度。

【出处】《常见病民间传统外治法》

小儿哮喘

1方

【药物】麻黄杏仁、甘草各等份,葱白头3根

【制法】前3味碾成细末,入葱白头捣烂如泥。

【用法】敷贴脐孔,上盖油纸或塑料薄膜,胶布固定,半天取下,下午再敷,1日2次。用于风寒、饮食等外因所致的喘急。如感冒、流感初起发热时,本法亦有退烧作用。

【出处】《陕西中医》(针灸增刊):39,1981

2方(灸脐下一指处法)

【用法】小儿气喘如风,潮热火蒸,因饮食受风呛乳,离脐下一指用艾火三炷即安。

【出处】《痧惊合壁》

小儿积滞

【药物】生栀子9克

【制法】研细末,加飞面少许,鸡蛋白调成3个饼。

【用法】分敷在脐部及两足心。用于食积。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小儿腹泻

1方

【药物】艾条一根

【用法】对准脐中,距离3~5厘米,可用手放于脐周测试温度,注意勿烫伤皮肤,温和灸5~10分钟(或以局部发红为度),每日1~3次。

【出处】高树中教授经验方

2方(止泻散)(丁桂散)

【药物】肉桂、白大川、干姜各30克;或丁香、肉桂各等量

【制法】研细末,备用。

【用法】每用3~5克,用藿香正气水或生姜汁调成厚糊状,放肚脐上,用伤湿止痛膏封盖,用于小儿腹泻。

【出处】《黑龙江中医药》《上海中医药杂志》

3方(桂术散)

【药物】肉桂、白术各等量

【制法】研细末,备用。

【用法】用唾液调和,封脐,24小时换药1次;同时可配合艾灸足三里。用于脾虚泄泻。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6):18,1982

4方

【药物】芒硝20克

【制法】研细末。

【用法】 敷脐,纱布固定,每日2次,3日为一疗程;夹有寒湿者加丁桂散3克,夹有湿热者加三黄粉5克。用于伤食泄泻。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9):17,1987

5方

【药物】云南白药1克

【制法】用60~70%酒精调成糊状。

【用法】 敷于脐窝并用风湿膏或麝香虎骨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3~4天为1疗程。用于婴幼儿秋冬季腹泻。

【出处】《中国医药学报》(4):44,1990; 《中西医结合杂志》(11):17,1987

6方

【药物】苍术15克,吴茱萸15克,丁香3克,胡椒1克

【制法】研细末,备用。

【用法】 取适量用香油调成糊状,摊敷脐部,纱布或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用于婴幼儿腹泻。

【出处】 《中国针灸》(5):32,1989。

共4页   首页 上一页 2 3 4
查看评论

【本文标签】脐疗

用户评论

中医脐疗方汇集,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