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辅助疗法
辅助疗法
抓痧疗法
抓痧是我国古老的民间疗法之一,这种疗法,既方便又经济,实践证明确有疗效,故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抓痧就是用手指或借助姜、硬币、小汤匙等物粘上植物油、白酒等抓扯或刨刮人体一定部位,以使皮肤发红充血的一种治病方法。它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痧症,急救昏厥。
1.痧症概述 痧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什么病,目前尚难确定,但痧症所包括的范围很广。现存中医古籍中有关痧症的记载,则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各种疾病《痧惊合璧》一书就记载了40多种痧症,连附属的共100多种。根据描述症状分析:“角弓反张痧”类似现代医学的破伤风,“坠肠痧”类似腹股沟疝,“倒经痧”类似代偿性月经,“膨胀痧”类似腹水,“盘肠痧”类似肠梗阻,“头风痧”类似偏头痛,“缩脚痈痧”类似急性阑尾炎等等。
2.抓痧疗法的作用原理 根据中医的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基础理论,并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的效用。由于其刺激部位为经络结聚之处,从而可以疏经络、行气血、协调阴阳。
3.抓痧的作用手法
(1)刮痧 是用铜钱、瓷匙、钮扣等钝缘面物体蘸植物油或清水,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刮痧法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施以调治的方法。
1)工具 现多用刮痧板,由犀牛角制成,形状为长方形,边缘钝圆。
2)体位背部刮痧取侧卧位或俯卧位,胸部取正坐位。
3)手法 操作刮痧板以45度斜度与皮肤接触,刮拭面尽量拉长,胸部、腹部、肩部由内向外,其它部位由上向下刮拭。
4)要领 关节部位,刮痧板用棱角刮拭,用力要均匀适中,一般采用腕力,并不断询问受术者有无疼痛,调节刮力的轻重。在同一部位上必须刮至出现斑点,再刮拭其它地方。施术部位要涂抹介质,然后用刮痧板按经络循行方向进行刮拭,以疏经活血;时间只需数分钟。施术部位刮拭后会磕现青紫色出血点,病情轻者为红色,重者为紫色。严重者为紫块。第二次刮拭霈等患处无疼痛时再进行。
5)施术部位(如图24—6)。 |
6)作用 疏畅气血,开窍酲脑,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化浊。
7)适应症 绞肠痧:中暑、瘟疫、感冒、风湿性关节炎,肠胃病、肩周炎、头痛、支气管炎等病症。
(2)撮痧 术者用食、中指或拇、食指相对用力,拧提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至拧出痧痕为止。
1)手法操作 ①基本手法 术著五指屈曲,用食、中指的第二指节对准摄痧部位,把皮肤与肌肉挟起,然后松开,这样一挟一放,反复进行5--6次。 ②具体操作术者以两拇指自两眉间开始沿正中线往上推至前发际,然后分别向左右外侧分抹至太阳穴,绕过耳后至两侧后发际,并用手指勾点风池穴,抓两侧肩板筋,以促使患者清醒,再沿背部督脉和足太阳经从上向下抓至腰板筋为止;胸部则从胸骨上的华盖穴撮起,然后沿左右第二肋间隙,一左一右地对称撮,一般撮出5~7道痧痕即可。上肢从腋前开始,先抓手三阳经这一侧,后再抓手三阴经的另一侧,最后分别拔伸双手五指,掐虎口(如图24—7) |
2)施术要领力量要轻重适宜,手法要轻快。
3)作用行气开闭,调畅气机,宣泻痧毒。
4)适应症暑痧、产后痧、脘痛痧、盘肠痧等病症。
(3)扯痧法
1)操作术者用大拇指与食指用力扯提受术者撮痧部位,使毛细血管破裂,以扯出痧点为止。
2)要领力要作用在皮肤上,手法轻重适宜,不能用猛力。
3)施术部位头额、项背、颈、太阳穴和印堂穴处。
4)作用调畅气机,宣泄痧毒。
5)适应症瘟痧等病症。
(4)挤痧法
1)操作 术者用两手拇指或单手拇、食两指,在疼痛部位用力挤压以治疗疾病。
2)要领 手法要轻重适宜,不能用猛力,以挤出紫红痧斑为宜。
3)施术部位 前额、项背、太阳穴和印堂穴处。
4)作用 行气开闭,宣泻痧毒。
5)适应症 头风痧、胎前痧等症。
(5)揪痧法
1)操作 术者以右手食、两指屈、曲,指背蘸清水或低度酒,在受术者体表用力揪拔,并发出“啪啪”的响声。
2)要领 手法要轻重适宜,不能用猛力。
3)作用 调和气机,宣泻痧毒。
4)适应症 寒痧、盘肠痧等症。
(6)挑痧法 是术者用针挑受术者体表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1)操作和要领 术者先以75%酒精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然后厨左手在挑刺部位提起肌肉,右手持针,迅速地刺入并向外挑,每个部位挑三下,再用双手挤出紫暗色瘀血,反复5~6次,最后用消毒棉擦净。
2)施术部位 太阳穴,颈部两侧,项部两侧各一个痧痕点,华盖穴及其左右各2个痧痕点,中脘、肚脐两侧,气藩穴两侧各1个痧痕点,腰部两侧膀胱经及委中穴。
3)作用 行气活血,清热泻毒,疏肝理气。
4)适应症 伤暑症、暗痧、宿痧、郁痧、闷痧等症。
二、外用药物按摩法
(查看评论) |
【本文标签】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