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适应症
按摩适应症
按摩的适应症十分广泛,包括骨伤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中的多种疾病。它不但适用于慢性疾病,对一些疾病的急性期也有较好疗效。现常用按摩疗法治疗的疾病有:
1.骨伤科疾病 如落枕、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各关节及全身各部位的各种软组织损伤、关节脱位等。
2.内科疾病 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动过速、中风后遗症、面瘫、神衰、上感、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急慢性胃肠炎、便秘、遗尿、阳萎等等。
3.外科疾病 如肠粘连、慢性阑尾炎、前列腺炎及增生、乳腺炎、乳腺增生等。
4.妇科疾病 包括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盆腔炎等。
5.儿科疾病 包括小儿感冒、消化不良、疳积、惊风、百日咳、肌性斜颈、小儿麻痹后遗症、呕吐、腹痛、便秘、夜啼、脱肛、佝偻病等症。
6.五官科疾病 如鼻炎、咽炎、近视、斜视、耳鸣、耳聋、牙痛、美尼尔氏综合症。
1.颈部酸胀 本症多无明显外伤史,常由于睡眠姿势不好或伏案工作过久及感受风邪所致。经常在起床后或过度劳累之余,感到颈部酸胀疼痛,严重者可见转侧不灵活,甚至反射到肩背。颈部肌肉有明显压痛及粗硬感,肌张力增高。本症轻者可数日自愈,重者拖延数周或更长,影响工作及学习。
2.肩部酸沉 本症多因感受风、寒、湿邪与慢性疲劳性损伤导致脉络失和、气血凝滞,局部一般无明显压痛,仅有肩部肌肉紧张、僵硬、酸胀、沉重、无力,肩部功能正常。
3.疲劳性腰痛 本症主要指腰骶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慢性疲劳性损伤。在慢性腰痛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主要表现为腰骶部一侧或两侧酸痛或胀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缠绵不愈。根据劳损的不同部位,可有广泛的压痛。酸痛多在劳累后加剧,休息后减轻,并与气候变化有关。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但活动时有牵制不适感。在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明显加重,并有肌痉挛、脊柱侧弯、下肢牵挈等症状。兼受风湿者,患处喜热怕冷,局部皮肤粗糙,感觉迟钝。
4.腓肠肌酸痛 腓肠肌为小腿后侧强有力的肌肉,起始于股骨二髁的后侧,止于跟骨的后部。本症为慢性疲劳性损伤,俗称“腿肚子转筋”,多由运动量过大导致腓肠肌疲劳,其局部肌肉痉挛、酸痛,无明显肿胀,无论被动牵拉或主动性收缩,小腿后部肌肉均疼痛,严重时患者多以足尖着地走路,不敢全足负重。
5.足跟痛 足跟疼痛,局部不红不肿,不能多走、多立。中医认为属肝肾阴血不足,现代医学认为多由慢性劳损所致。本症虽系小病,却很痛若,足跟部在承重后疼痛难忍,活动后可稍缓解,坐卧或休息时无症状。触摸足跟部有明显的压痛点,X光片检查,可见跟骨骨刺的形成或增厚的骨膜。
6.下肢酸沉无力 是指下肢筋脉弛缓、沉重,软弱无力,因日久不能随意运动而导致下肢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本症一般无疼痛、麻木等症状,常因过度疲劳、伤津耗气、肝肾阴虚、不能营养筋脉所致。
7.股四头肌酸痛 股四头肌由股直肌、股间肌、股内肌和股外肌组成,具有伸小腿的作用。股直肌还有屈大腿的作用。由于腿部运动量过大,股四头肌过度疲劳,使局部氧供应不足,产生大量酸性物质,使肌肉发生障碍;另外由于股四头肌过度疲劳,导致肌纤维细小的损伤,二者均可使股四头肌出现酸痛。其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酸痛,半蹲位及上下楼时,疼痛更加明显,压痛广泛,活动后疼痛可减轻或消失,休息后仍可出现疼痛。
8.目胀额紧 目为五官之一,上连额部,中医认为足厥阴肝经“连于目,上出额”,目胀额紧为肝血不足,厥阴化风上扰。本症多为眼睛视物较久、过度疲劳所致,临床常伴失眠、烦躁、两目干涩、额部胀痛等症状。
9.胸闷即胸部堵塞、呼吸欠畅、自觉胸部满闷。本症多为情志不舒、痰浊湿邪、阻滞气机。胸闷常伴有心悸、气短、情绪不宁,劳累后加重。
10.上肢酸痛本症多由感受风寒或上肢运动量过大,肌肉、关节过度疲劳所致。主要表现为上肢肌肉、关节酸胀疼痛,压痛广泛,局部肌张力紧张,休息可缓解。但没有上肢功能障碍。
11.头胀痛本症多因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波动及用脑过度,不能得到有效的休息所引起。中医认为是肝火上逆。头胀痛常伴头筋突起、口苦、口干、烦躁易怒或耳鸣、耳聋等。
12.鼻塞不通本症常为感冒的前驱症状,多发生于气候多变、寒热不调或生活起居不慎、过度疲劳之时,致使正气虚弱、肺卫不固、风邪乘虚而入、肺失宣降、壅塞气道、鼻窍不利、鼻内肌膜肿胀淡红、鼻塞不通。本症常兼有声音重浊、张口呼吸、嗅觉欠佳,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反复发生,时轻时重,并有头痛等症状,形成慢性鼻塞不通。
13.消化不良 又叫婴儿腹泻,是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本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季为多。如治疗不及时,迁延日久,可影响小儿的营养及生长发育。重症患儿还可产生脱水、酸中毒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本症除以腹泻为主外,还兼有呕吐、腹痛、肠鸣、大便酸臭等。其病因多为内伤饮食、感受外邪及脾胃虚弱
14.烦恼意乱 本症多因思虑忧郁、劳倦过度所致。其表现为心中烦躁、懊恼、情绪不宁、失眠、多梦、头晕、头胀、体倦神疲、健忘、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15.头重背强 二者虽为两个症状,但均为久病或过度疲劳、气血不足、筋脉失于濡养所致。头重即头部沉重、胀痛、忽忽悠悠、有空洞感。背强为背部肌肉紧张、痉挛、疼痛、有压痛,牵连后项部,劳累后加重。
(查看评论) |
【本文标签】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