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中医针灸

穴位针灸治病民间歌赋

时间:2017-02-16 20:17:06

哮因气道受阻,呼吸困难而成;

喘由肃降无权,呼吸浅短为伤。

太渊、飞扬、合谷、足三里治哮应分寒热;

太渊、气海、太溪、足三里定喘细辩虚实。

食难咽下,近咽为噎;

食拒不纳,近胃为膈。

足三里和中健胃;

肩贞穴清咽利膈。

天突、内关穴宽胸降逆以利咽;

膈俞、厥阴俞活血疏肝而止逆。

外关穴通阳利水道,配少商、列缺、合谷穴宣肺以消除肿胀;

阳陵泉健脾利湿气,灸气海、复溜、足三里壮肾而化气行水。

癫症多虚,取合谷、足三里益胃和中;

狂症多实,泻合谷、太冲穴平肝降逆。

内关清心安神而癫狂自止。

痫症者,昼发为阳,故后溪、申脉通阳而痫止;

夜发为阴,取列缺、照海疏阴而病去。

头痛有八因,各因细分明。外感针后溪、列缺、合谷清热解表;

伤湿刺申脉、后溪、涌泉化湿止痛。

内热、痰厥者,清热化痰依合谷、足三里;

伤食、气虚,消食益气必二间、足三里。

印堂溢血而血虚头痛止;

太冲平肝乃肝火头痛消。

头痛病因不明者,上窍辨位亦可攻。

前额疼痛,合谷、足三里通阳明则痛止;

侧头痛甚,外关、绝骨穴疏少阳而病愈。

飞扬气传枕后而项僵减,涌泉上达颠顶使头轻快。

眩晕痞闷,合谷、足三里以健脾除痰;

眩晕眼花,印堂、足三里当气血双补。

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必泻合谷、足三里并滋太溪;

肝阳亏欠、烦躁易怒当清曲池、合谷穴同泻太冲。

腰痛细辩各经循行之部位;

补泻祥分经穴归经之病因。

腰痛仰不能俯者归太阳,支正、飞扬必效;

腰痛转侧不能利者属少阳,外关、绝骨速愈。

厥阴腰痛,俯仰困难者太冲补泻为要;

督脉腰痛,腰坠强直者,后溪、申脉相通。

关元者,去任脉腰痛引小腹,肾虚腰痛脚膝软;

足临泣,治带脉腰痛少腹胀,腰痛坠坠坐水中。

风痹痛痹,宜温宜补;

行痹着痹,少泻多补。

血虚经闭,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健脾以开生化之泉源;

血瘀不行,合谷、太冲穴、三阴交养血以通瘀闭之月事。

经前痛经者,多实多热;

事后腹痛者,多虚多寒。

实热者,合谷行气、太冲穴活血而气血畅;

虚寒者,照海温经、三阴交和血必腹痛除。

灸百会、关元穴虚寒阴挺者速愈;

针照海、三阴交湿热下注者立效。

乳少之人,生化无源。

灸膻中,阳明气行而乳自溢出;

补曲池,经脉温通则滞必通畅。

小儿发热者,为刺十宣二间穴而通营解表;

针合谷、足三里以清泄阳明。

小儿吐泻,食积脾虚。

食积吐泻,针二间穴、足三里立效;

脾虚吐泻,取三阴交、足三里即止。

睛明通经,使清阳上升眼涩自清;

太冲疏肝,能疏肝明目雀目自愈。

泻少阳之风火,耳鸣自愈;

补少阴之肾元,耳聋能听。

鼻塞、鼻痔之疾,呼吸不利有别;

合谷、上星二穴,鼻运不通同治。

鼻塞斟加少商,鼻痔可取通天。

鼻衄者,少商清热利窍而肺热除;

隐白健脾止血而鼻衄止。

共3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查看评论

【本文标签】民间  歌诀

用户评论

穴位针灸治病民间歌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