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针灸治病民间歌赋
不能翻身侧转属少阳之变;
无力伸展屈曲必太阳之故。
足尖下垂者病属阳明;
言骞流涎者当寻少阴。
卧不能坐起,大杼、肾俞效好;
臂不能外展,肩髎、外关甚夸。
握掌不能开,深刺后溪;
拇指不能翘,细寻列缺。
两股无力,环跳、伏兔但刺无妨;
足尖下垂,巨虚、承山必针有功。
肌肉萎缩者属气血不足,宜补或灸;
体肤浮胀者乃气血瘀滞,宜泻或刺。
炎暑季节,泻合谷清热醒神;
中暑之时,刺十宣通经开窍。
祛暑邪、清内热,以取尺泽、委中;
滋肾阴、开神窍,当针照海、涌泉。
太渊、合谷宣肺气以宣散解表;
尺泽、三里督营卫而外感亦除。
呕吐有五证,各证当分明。
虚寒、痰饮,三里、中脘细分补泻;
积食、痰火,二间、合谷明辨加减。
肝失调达,由内关而降;
肾气上逆,必太冲相平。
呃逆亦分虚实;
胃衰亦或暴怒。
三里、中脘补泻兼施;
内关、膈俞平肝解郁。
胃脘痛处,各因细分。
三里、内关平肝解郁;
三里、中脘痰饮自除。
阴寒者,公孙、内关穴补泻兼施;
胃火者,合谷、三阴交泻火无疑。
食积胀闷,当泻二间;
虚寒痞满,必针后溪。
胁肋疼痛,皆因情志。
肝气郁结,太冲、三里间腕胀自解;
肝火俱盛,照海、绝骨外疼痛可消。
气虚气滞,腹痛无形;
血阻寒痛,腹痛不移。
血阻腹痛者,合谷、三阴交行气活血;
寒凝腹痛者,后溪、足三里温肾散寒。
补三里、灸关元,寒泻立止;
泻三里、随合谷,热泻即愈。
食泄取二间穴以消食导滞;
湿泻利三阴交而健脾胜湿。
灸关元穴,停腹痛肠鸣于顷刻;
补三阴交,止完谷不化于及时。
虚秘、冷秘,三阴交、足三里平补宜分;
热秘、燥秘,三阴交、合谷穴平泻当辩。
三阴交合阴陵泉,滋阴通便而退邪。
取太冲、少府交通心肾而遗精能止;
补太溪、关元强肾固本而滑精自愈。
阳痿、阳强全在肝肾虚实之间;
宜补、宜泻自有太溪取效之处。
合谷、足三里,和中扶正而不寐自愈;
印堂、绝骨穴,宁心泻火以易醒方除。
痔疮者,病位乃大肠传导阻滞,病机是厥阴疏导无力。
遇阴雨湿痒,灸大敦、长强则愈;
倘便燥出血,泻太冲、出血能止。
脱肛,肛红肿困倦无力者,灸百会、腰阳关;
肛红肿小便短赤者,泻长强、太冲穴。
委中、痿阳穴疏利下焦以水道顺畅;
关元、阳陵泉气化水行而小便自通。
补关元穴以壮元阳而遗尿止;
温三阴交以暖下焦而羞溢除。
少商、太渊、合谷穴宣肺解表止外感之咳;
太冲、中脘、足三里清肺健脾而祛痰饮之嗽。
阴虚咳者,合谷泻上焦之火;
照海滋肾水之阴。
(查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