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中医针灸

中医指针法就地抢救小儿高热惊厥

时间:2012-07-12 10:28:00

相关名词解释

1.中医指针法: 即中医指针急救法,又称指针按摩急救法。是病情危急时以手指掐穴代替针灸的一种常用急救法。此法起源于上古时代,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如僧人、行者、船夫、排客等离群独居者都是民间指针急救的高手。他们有的掐穴,有的掐筋,常用于劳作时突发暴病的应急抢救,常可收到立竿见形的效果。掐按穴位,以120~180次/分钟频率操作。惊厥、昏迷抢救时用重手法。

2.组合: 本急救法中所述组合,是指多穴位组成的“阵容”,使其作用协同互补,取其“团队力量”之意。或醒神,或平喘,或回阳固脱,总以能立时解除凶险症候为目的。为使施术者胸有成竹,临证不乱,特配以固定组合,做到临证有法,不致于慌乱而耽误抢救时间。

 

 

一、小儿惊厥的病因病理

 

惊厥是全身或局部肌肉突然发生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发作大多在几秒钟或几分钟内停止,但严重者可持续数十分钟或一昼夜内反复发作。惊厥是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异常放电的结果,凡能引起脑神经细胞功能紊乱的疾病均可导致惊厥。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由于大脑皮质发育未完全,皮质的抑制功能较差,神经细胞分化不完全,神经髓鞘尚未完全形成,所发兴奋容易扩散,刺激后易泛化而引起惊厥。

惊厥分为有热惊厥和无热惊厥。有热惊厥包括高热、颅内感染等。无热惊厥包括代谢紊乱、药物、植物、毒物的中毒、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尿毒症、高血压脑病、水电解质紊乱如高渗性脱水、低钠血症碱中毒。颅内占位性病变、癫痫、颅内出血、脑发育不全及脑退行性病变。

发热惊厥中医称“小儿急惊风”。 属中医的闭证范畴。无热惊厥中医学称慢脾风,大抵与营养失调有关。有关专家总结

下列几种情况可引起惊厥:

1、维生素A过多症,多因喂食过多的鱼肝油所致。

2、低钙血症,多因缺乏维生素D影响钙吸收。新生儿及学龄前儿童易发病。

3、低血糖症,多发于先天胰岛疾病同时伴有糖类供给不足的新生儿。

4、脑型脚气病,因缺乏维生素B1引起。

5、维生素B6依赖。

6、低镁血症,缺镁可引起手脚抽搐,共济失调、舞蹈样动作,肌无力等精神症状。

由于体质差异,患儿对发热的耐受度也有不同,有的小儿体温达38℃即可引起惊厥,一般程度较轻,持续几秒或几分钟后即止,但39℃以上的高热惊厥一般较严重。若并发喉痉挛时可危及性命,必须就抢救。

 

二、指针抢救小儿高热惊厥

 

[症状表现] 突然痉挛强直,两眼上翻,牙关紧闭,手搐如爪;或见四肢厥冷,严重者口溢白沫,呼吸暂停。

[处方选穴] 第1组 醒神开噤组合 人中穴、素髎穴合谷穴

定位:人中位于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界处;素髎位于鼻尖正中;合谷位于第1掌骨与第2掌骨之间,约第2掌骨中点。

操作方法:人中、素髎均以拇指端(连甲)对准穴位冲击性按压3遍;合谷以拇指腹端冲击性按压3~4遍,每次力透深层筋膜,最后一次向外拿,如开弓拉弦。

第2组 饿虎咬食 大钟

定位:大钟穴位于足跟部太溪穴下0.5,内踝下缘凹陷中。

 

操作方法:一手持足,另一手持小腿,然后对准穴位处咬之,注意不要用猛力,可渐加力,以免咬断跟腱,只要见患者胸部起伏,长吸一口气,屏气解除,脉搏呼吸恢复即止,只须咬一足,不重复。

第3组 四阴组合 三毛、足次指双侧、独阴、涌泉、足跟腱

定位:三毛位于足拇趾甲后至趾节中间位置;足次趾甲双侧甲旁;独阴位于足底,第2趾远端趾间关节横纹中点;涌泉穴位于足底(去趾)前1/3处,足跖屈时呈凹陷;足跟腱位于足跟上方肌腱。

操作方法:三毛用拇指掐按3遍,足次趾甲双侧以拇、示指对掐指甲中点两侧3遍,独阴可用拇指或示指向上抵按3遍,涌泉以拇指向上着力抵按3遍。足跟腱以拇食二指相对用力按压3、4遍,然后向外一拿,象开弓拉弦一样。操作时按三毛、足次趾甲双侧、独阴、涌泉、足跟腱依顺序进行。左右足先后顺序不限,整个掐穴过程限30~60秒完成,可重复。

 

 

[指针处理] 凡见此症状,首选醒神开组合,若不能缓解,用饿虎咬食。如见口溢白沫,呼吸暂停,用饿虎咬食仍不能见效改用四阴组合。

 

 

三、[注意事项]

1、凡发高热的小孩及早就医,警惕脑部感染。

2、家长可学习掌握指针急救法,若见惊厥发生可就地施救。

 

查看评论

【本文标签】中医  指针法  抢救  小儿  高热  惊厥

用户评论

中医指针法就地抢救小儿高热惊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