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经络穴位

认识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时间:2016-06-23 15:58:36

 认识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另行分出,分布于胸腹和头部,起沟通作用的支脉,又称“别行之正经”。十二经别一般多从四肢肘膝上下的正经分出,分布于胸腹腔和头部。

十二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组成六对,称为“六合”。十二经别沟通了表里两经,加强了经脉与脏腑的联系。

十二经别对某些腧穴的作用有一定影响。例如:手厥阴心包经大陵穴可以改善咽喉病。该经循行本不经咽喉,之所以能舒解咽喉病,是因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经别“属三焦,出循喉咙”。这说明阴经之穴之所以能作用于头面、五官,缓解和改善疾病,是和经别的作用分不开的。

认识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计十五条,称“十五络脉”。

四肢部的十二络脉络,主要起沟通表里两经和补充经脉循行不足的作用;躯干部的三络,起渗灌气血的作用。

络脉和经别都是经脉的分支,均有加强表里两经联系的作用。

所不同的是,经别分布较深,无所属腧穴,也无所主病症;络脉分布较浅,各有一络穴,并有所主病症。

络脉按莫形状、大小、深浅的不同又有不同的名称,“浮络”为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孙络”是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

认识十二经筋

“筋”,《说文解字》解作“肉之力也”,即指坚而有力的肌肉而言。十二经筋,是指十二经脉之气所濡养的筋肉,随同经脉结聚散布于四肢、头身,其分布范围与十二经脉大体一致。全身筋肉按经络分布部位同样分成手足三阴三阳,即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同肌肉的关系是很密切的。《黄帝内经·素问》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说明经筋的作用是联络筋肉,约束骨骼,有利于关节的屈伸,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维持人体正常的体位姿势。

认识十二皮部

十二皮部是指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皮肤部分,属十二经脉及其络脉之气的散布部位。体表皮肤按手足三阴三阳划分,即形成十二皮部。这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由于十二皮部位于人体最外层,所以是机体卫外的屏障。十二皮部具有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和反映病候、协助诊断的作用。这样,皮一络一经一腑一脏,成为疾病传导的层次;脏腑、经络的病变也可反映到皮部。

因此通过外部的诊察和施治可推断和辅疗内部的疾病。临床上的皮肤针、刺络、敷贴等法,就是十二皮部养生和辅疗理论的应用。

有诸内必形诸外

按经络循行分布,人体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经络内连脏腑,外达肌表,网络周身,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依据疾病所在部位和经络在人体的循行分布,可辨析疾病与所属脏腑的关系,从而认识疾病之本源,并进行正确指导治疗。

皮肤科疾病虽多表现为外证,但多与内在脏腑息息相关——某个脏腑发生病变,必通过脏腑连接的经络反应于体表,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

如发于额部、颈部、季肋的带状疱疹,按经络循行,属足厥阴肝经。又足少阳胆经起于眼外角,上行头角,下至身后,沿颈走手阳经之前,直行脉从缺盆下腋沿胸,过季胁,因肝胆经脉互为表里,故若伴有口苦,头痛头胀,舌苔黄腻,脉弦数等症状,则可辨证为肝胆湿热内盛,蕴结于上述部位所发,治疗可用清利肝胆湿热之品,酌情配合外用药,疱疹便可较快消退。

有诸内必形诸外

循经辨治皮肤病

发于食指的疔毒疮疖,按经络循行分布,属阳明大肠经循行起始部位,排除其他因素外,多由大肠热盛,酿热化毒,循经所发,取清泻阳明大肠热毒药物治之,每获良效。

脾之经脉起于足大趾尖端,沿大趾内侧赤白肉分界处——上行足内前方,再上腿肚。临床上,有些原因不明的双小腿灼热沉重不适或有疼痛感者,多因脾经湿热下注所致,选用健脾除湿清热药物治之,收效显著。

足阳明胃经还出挟口,环唇,上下唇内的口腔溃疡用常规疗法收效不著,若兼有口渴,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者,多属胃火炽盛,蕴口内所致,投清胃散加味内服,奏效甚速。

又因脾主口,脾与胃经脉互为络属,故唇内溃疡日久不愈,且经常反复再现,进食疼痛尤甚,兼有肢体倦怠,乏力,口淡无味,舌质淡,苔薄,脉弱者,多属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唇失荣养所致,治宜补中益气健脾,佐以敛疮之品效佳。

后颈部发际处属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如膀胱湿热蕴结日久化毒,可在上述部位起红色毛囊性丘疹,取木通、车前子、滑石、瞿麦、栀子甘草等清利膀胱湿热药物治之,疗效满意。

肝之经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某些阴囊湿疹,表现皮肤潮红,并有较多红色黏液渗出,或呈糜烂状,伴痒感剧烈,口苦,尿黄,舌质红,苔黄略腻,脉弦数者,为肝经湿热下注使然,取龙胆草栀子黄芩、车前子、木通白鲜皮、地肤子等清利肝经湿热药物治之,常获良效。

足少阴肾经脉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临床上某些患者症见足底发热灼痛者,多与肾阴不足,虚火炽盛有关,治疗选用六味地黄汤加知母黄柏、地骨皮、鳖甲胡黄连之属滋肾阴、清虚热,效果亦佳。

总之,若内脏器官功能失调,或湿热互结,蕴为毒邪,必然会由所主经络而发于身体表面。观察表现于经络循行部位上的各种症状,对了解脏腑阴阳盛衰,疾病之根本与变化,进而作出正确诊断非常重要。不少皮肤病病情虽然错综复杂,但只要熟悉和掌握经络的循行分布,临床中辨治自然得心应手。

查看评论

【本文标签】经络

用户评论

认识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