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_动画flash图_详细讲解
经外奇穴
指不归属于十四经,但具有一定名称、固定位置和一定主治作用的腧穴。简称为奇穴。经外奇穴一般都是在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其中部分穴位如膏肓俞、厥阴俞等,后来还补充到十四经穴中,可见经外奇穴本身又是经穴发展的来源。
经外奇穴的分布比较分散,大多不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但与经络系统仍有一定关系。有的经外奇穴并不专指某一个部位,而是指一组腧穴,如十宣、八邪、八风等。经外奇穴在临床应用上,针对性较强,如四缝治疳积、太阳治目赤等。
历代中医文献中多有关于奇穴的记载。《灵枢·刺节真邪》中提出“奇输”是“未有常处也”,可见界于阿是穴与经穴之间的一类腧穴就是后世所说的奇穴。晋代《肘后方》里奇穴又有增加。唐代《千金要方》里散见于各卷的奇穴达187穴之多。明代方书《奇效良方》,首次将“奇穴”单独立节专论。《针灸大成》论穴有“奇”、“正”,专列经外奇穴一门,收穴35个,对后世影响很大。《针灸集成》汇集奇穴144穴。这些都说明历代医家对奇穴是颇为重视的。1974年郝金凯所著《针灸经外奇穴图谱》续集,已将奇穴收集达1595个。现在得到公认的奇穴是48个,它们是:四神聪、当阳、印堂、鱼腰、太阳穴、耳尖、球后、上迎香、内迎香、聚泉、海泉、金津、玉液、翳明、颈百劳、子宫穴、定喘、夹脊、胃脘下俞、痞根、腰宜、下极俞、腰眼、十七椎、腰奇、肘尖、二白、中泉、中魁、大骨空、小骨空、腰痛点、外劳宫、八邪、四缝、十宣、髋骨穴、鹤顶、百虫窝、内膝眼、膝眼、胆囊穴、阑尾穴、内踝尖、外踝尖、八风、独阴、气端。
经外奇穴查询导航 | ||
◎ 头顶穴位图解 (11穴) | ◎ 头部穴位图解 (16穴) | ◎ 口内穴位图解 ( 6穴) |
◎ 胸部穴位图解 ( 5穴) | ◎ 侧胸部穴位图解( 6穴) | ◎ 腹部穴位图解 (15穴) |
◎ 背部穴位图解 (28穴) | ◎ 上肢穴位图解 ( 8穴) | ◎ 手部穴位图解 (14穴) |
◎ 手掌穴位图解 (14穴) | ◎ 腿部穴位图解 (10穴) | ◎ 足部穴位图解 (20穴) |
◎ 足底穴位图解 (10穴) | ◎ 更多内容…… |
人体经络穴位图 10(经外奇穴 动画flash图)
使用方法:移动鼠标至相应的穴位名称上(不用点击),图中会显示相应的穴位位置。
经外奇穴Flash图解:头顶穴位图解
经外奇穴主治疾病:
EX-HN 1 四神聪 Sishencong
[定位]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四穴。
[解剖] 在帽状腱膜中;有枕动、静脉、颞浅动、静脉顶支和眶上动、静脉的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耳颞神经及眶上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狂,痫证,偏瘫,脑积水,大脑发育不全。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EX-HN 2 当阳 Dangyang
[定位]在头顶部,当瞳孔直上,前发际上1寸。
[主治]目疾肿痛,前头痛。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
伴星穴
出自《奇穴治疗诀》,属头颈部奇穴。位于头部中线,入前发际1寸(上星穴)再旁开3寸处。
[ 解剖 ]
在枕额肌中,布有眶上神经及面神经的颞支。
〖取穴方法〗仰靠或仰卧位,在头部中线,人前发际1寸再旁开3寸处取穴。
〖刺灸法〗沿皮刺0.3~0.5寸;艾炷炙1~3壮,或艾条炙3~5分钟。
[ 作用 ]
安神活络、通利鼻窍。
[主治疾病]
癫痫、眩晕、偏头痛、鼻息肉。
[配伍应用]
鼻息肉:配上星穴(《备急千金要方》)。
--------------------------------------------------------------------------------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穴前3寸) 。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鼻渊,鼻出血,鼻痔,鼻痈,癫疾,嗜睡,小儿惊风。
(查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