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经络穴位

大肠俞穴的准确位置图 功效与作用 - 膀胱经

时间:2012-04-25 11:09:31

大肠俞穴的临床应用

【主治病症】

1. 运动系统疾病:腰腿痛,腰痛,骶髂关节炎,骶棘肌痉挛;

2. 消化系统疾病:腹胀,腹痛,腹泻,肠炎,痢疾,便秘,小儿消化不良;

3. 外科系统疾病:阑尾炎,肠出血;

4.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

5.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肾炎,淋病。

【人体穴位配伍】气海穴足三里穴、支沟穴治便秘。

【穴义】大肠腑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0.8~1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臀部及下肢放散。2.向下平刺2~2.5寸,透小肠俞,局部酸胀,针感可向骶髂关节放散。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皮肤由第三、四、五腰神经后支分布。在骶棘肌和腰方肌之间,有腰动、静脉经过。腰大肌位于脊柱腰部两侧,呈纺锤形。起于第十二胸椎、上四个腰椎体和椎间盘的侧面以及全部腰椎横突,止于股骨小转子。腰丛的神经根位于肌质内,其分友穿行于它的内、外侧和肌腹。腰大肌的前面还有输尿管由肾门行经到盆腔。

【名解】大肠,大肠腑也。俞,输也。大肠俞名意指大肠腑中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外散大肠腑之热。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临床应用】



【肠痈】

主穴
天枢穴 上巨虚 阑尾穴 阿是穴

配穴

发热配曲池穴大椎穴

呕吐配上脘穴内关穴

便秘配腹结穴

腹胀配大肠俞穴、次髎穴

方义 本病为大肠腑病,故取大肠募穴天枢、下合穴上巨虚(合治内腑)以通调肠腑,清泻肠腑积热。阑尾穴是治疗肠痈的经验效穴。针刺阿是穴可直达病所,畅通患部气血,消痈止痛。上述三穴合用,共奏逐腐通肠之功。



【痔疮】

主穴 承山穴 会阳穴 次髎穴 长强穴 二白

配穴

湿热下注者,配大肠俞穴、阴陵泉穴;

气虚下陷者,配灸神阙穴百会穴

方义 承山、会阳、次髎均为膀胱经穴,取三穴用泻法,清泻肛肠湿热,疏导膀胱经气而消瘀滞;长强穴督脉,位近肛门,刺之可直达病所,请利湿热;二白为治疗痔疮的经验效穴。



【坐骨神经痛】

主穴 环跳穴 委中穴 阳陵泉穴 绝骨穴 昆仑穴

配穴

腰椎旁有压痛者,配同骨节段的华佗夹脊穴;

腰骶部痛者,配大肠俞、次髎穴

 


【慢性泄泻】

主穴 天枢穴 大肠俞 足三里 三阴交

配穴

脾胃虚弱者,配脾俞穴太白穴

肝气郁滞者,配期门穴太冲穴

肾阳虚衰者,配肾俞穴命门穴关元穴

腹胀者,配公孙穴

伴有脱肛者,加百会穴

方义 本病病位在肠腑,故取大肠募穴天枢,大肠背俞穴大肠俞,俞募相配,调理肠腑气机;足三里健脾和胃,消胀止泻;三阴交健脾利湿,疏肝补肾,脾虚、肝郁、肾虚诸种泄泻皆可用之。

共4页   首页 上一页 2 3 4
查看评论

【本文标签】大肠俞穴  膀胱经  腰痛  腹痛  腹胀  腰疼

用户评论

大肠俞穴的准确位置图 功效与作用 - 膀胱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