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孙穴的准确位置图 功效与作用 - 三焦经
【图解角孙穴位的位置】
角孙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角孙穴位于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按摩角孙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头痛、耳部红肿、目赤肿痛、目翳、齿痛等
按摩角孙穴的功效:吸湿降浊
【温馨提示】
角孙穴位配伍:角孙穴配足临泣穴缓解治疗眩晕。
针刺角孙穴的方法:角孙穴沿皮刺0.3-0.5寸。
艾灸角孙穴的方法:角孙穴艾条灸5-10分钟,角孙穴艾炷灸3壮。
案例介绍
火烧“角孙穴”治痄腮
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流行于冬春二季,以儿童和青少年最为多见,延误治疗时间,或治疗不正确,往往引起并发症。
祖国医学有“痄腮” 、“腮肿” 、“虾蟆瘟“等名称。病因多言感受风温邪毒,病机有言阳明风热者,有言阳明胃热者,有言肠胃积热与肝胆郁火壅阻于少阳经络者,有言少阳风热者等不同。在治疗方面,内服则有普济消毒饮、柴胡葛报汤、四顺清凉饮、银翘散、荆防败毒散等不同;外敷,则有如意金黄散、紫金锭、青黛粉、赤小豆、仙人掌、天仙子等不同。亦有用灯芯一根蘸油烧着,于虎口之下寸许,手背微窝处烧一下,或烧少商穴。这些不同的治疗方法,往往使初学者不知所择。
本病是感受时令湿毒秽浊之气,病变部位在少阳经络。《灵枢·经脉》篇云: “三焦手少阳之脉……上项,系耳后”,“胆足少阳之脉……下耳后,循颈……加颊车,下颈”,指出少阳经脉循行腮部。因邪气侵入少阳经络,郁结不散,气血阻滞,所以出现双耳下腮部漫肿坚硬,多伴发热恶寒,食欲不振等症状。
在治疗上, “火郁发之”, “透邪于外”。初起切忌过用寒凉药物,以免邪毒内陷陨阴,因少阳与厥阴相表里,治之失法,故邪气容易内陷。陷入手厥阴则出现头痛、嗜睡、甚至昏迷;入足厥阴则发生睾丸红肿疼痛或小腹疼痛。
常用灯火烧“角孙穴”,或内服人参败毒散治疗本病,无不得心应手,且无内陷手足厥阴之弊。
灯火烧“角孙穴”方法: 首先在病者的患侧耳尖正上方颞侧需页部入发际之处,剃去直径一公分的头发,将患侧耳朵对折,其顶角与之对应处,即“角孙穴”的部位。用钢笔点定。然后将一根约二寸许的灯芯蘸上香油或菜油(凡是食用的植物油均可,灯芯浸于油内一寸左右),点燃沾油的那一端, 以手执之,迅速点触在“角孙穴“ 的皮肤上,一触即启,当灯火点触“角孙穴”时可听到清脆的“啪”声,这才认定是完全成功的。如无响声,可点烧第二次。如果两侧腮腺同时发病,则以灯火点烧两侧的“角孙穴”。一般说来,此病在治疗的第二天,即可明显好转或痊愈。倘若在灯火点烧的部位上发生疼痫、出现轻皮烧伤或引起水泡,过l-2大会自行消失,无任何副作用。
用灯火烧“角孙穴”的方法,能使百分之八、九十的患者痊愈。对于某些无效的患者,有中医认为不可再行此法。应立即内服人参败毒散加减,如身体健壮者,去人参,表证明显者,加荆芥、防风、牛子;热象明显者,加银花,连翘;肝胆郁热者,加青蒿、夏枯草等等。总之,宜透邪外出,不可苦寒壅遏生发之气。
火柴棒灸角孙穴治疗腮腺炎18例
来源:《中国针灸》2000年第S1期 作者:廖伏元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多发于冬春季,以幼童及学龄儿童发病率为最高,成人患者间亦有之。本病发病前无前驱症状而表现以耳下腮部弥漫性肿胀、热痛,或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若延误治疗时间,病毒可侵人血液循环,而并发脑膜炎、心肌炎等,故对本病不可忽视。 笔者于1997一1999年应用火柴灸角孙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8例,获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23岁,以3一6岁的儿童多见;病程最短1天,最长3天。左侧发病7例,右侧发病6例,双侧发病5例。
2、治疗方法 :取穴:角孙穴。 操作:患者坐位,用左手拇指甲尖按压所取穴位(耳尖正上方)。右手拇、食指持一根火柴棍一端,露出火柴头在酒精灯或蜡烛上点燃,随后即将火焰甩灭,速将带火星的火柴棍直接点按于穴上,发出“喳”的清脆响声是技巧关键。如双侧病则点灸双侧,一般点灸后第二天即愈,一次未愈者,再在原穴上点灸一次。点灸时患者感到有一过性疼痛,局部皮肤有轻度烧伤,可不作任何处理。
3、治疗效果: 以腮腺肿痛及临床症状消失为痊愈。本组18例患者均获痊愈。治疗最少1次,最多2一3次。
角孙穴
[定位] 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解剖] 有耳上肌;颞浅动、静脉耳前支;布有耳颞神经分支。
[主治] 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
[配伍] 率谷透角孙配足临泣治眩晕。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下一页 一分钟止咳 角孙穴--各类咳嗽特效穴
(查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