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经络穴位

人体经络穴位图分布及详解-脾经

时间:2012-04-13 14:50:11

足太阴脾经穴,归属于足太阴脾经的腧穴,共21个穴位。以下详解足太阴脾经穴位图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

脾主运化、脾主统血。头晕,手麻、手脚冰凉是脾功用差。始于足大趾内侧的足阴穴。

人体经络穴位图分布及详解-脾经

足太阴脾经穴,归属于足太阴脾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足太阴脾经所属穴计有:腧穴有:隐白穴大都穴太白穴公孙穴商丘穴三阴交穴、漏谷穴地机穴阴陵泉穴、血海穴箕门穴冲门穴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腹哀穴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大包穴。共21穴。

    根据《足太阴脾经穴国家标准部位表》,以下详解足太阴脾经穴位图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
    隐白穴
    【位置】: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指
    【作用】:健脾和胃,益气摄血,宁神定志。
    【主治】:①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②腹胀。③癫狂,梦魇,惊风。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井穴
    大都穴
    【位置】:在足内侧,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化湿,清热解表。
    【主治】:①胃痛,使秘。②热病无汗。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荥穴
    太白穴
    【位置】: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化湿。
    【主治】:①胃病,腹胀,腹痛,泄泻,痢疾。②肢倦,身重。③心痛。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输穴,原穴
    公孙穴
    【位置】: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化湿。
    【主治】:①急性胃脘痛,胃脘堵闷,不思饮食,绕脐腹痛,泄泻,便血。②心痛,胸闷,胁胀。③月经不调,胎衣不下,产后血晕。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络穴八脉交会穴冲脉
    商丘穴
    【位置】: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化湿。
    【主治】:①足踝疼痛。②痔疾。③腹胀,泄泻,便泌。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经穴
    三阴交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胫骨内侧缘后方
    【作用】: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行气活血,疏经通络。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赤白带下,经闭,症瘕,阴挺,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尽,久不成孕,梦遗,遗精,阳痿,早泄,阴茎痛,疝气,睾丸缩腹。②遗尿,尿闭,水肿,小便不利。③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足痿,脚气,肌肉疼痛。④皮肤病,湿疹,荨麻诊。⑤失眠,头痛头晕,两胁下痛等。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
    漏谷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
    【作用】:健脾利湿
    【主治】:①肠鸣腹胀。②下肢痿痹。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地机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作用】:健脾利湿,调补肝肾,理血固精。
    【主治】:①腹痛,泄泻。②小便不利,水肿。③月经不调,痛经,遗精,阳痿,腰痛。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郄穴
    阴陵泉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后下方凹陷处
    【作用】:健脾利湿,调补肝肾,通利三焦。
    【主治】:①小便不利或失禁,水肿。②腹胀,泄泻,黄疸。③膝内侧疼痛。④阴茎痛,痛经,妇人阴痛等。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合穴
    血海穴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作用】:理血调经,祛风除湿。
    【主治】:①月经不调,崩漏,经闭。②瘾疹,湿疹,丹毒。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箕门穴
    【位置】: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
    【作用】:健脾利湿,利水通淋。
    【主治】:①腹股沟肿痛。②小便不利,遗尿。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冲门穴
    【位置】: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的外侧
    【作用】:疏经行气,清热利湿。
    【主治】:①疝气,腹痛。②崩漏,带下。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足太阴、厥阴经交会穴
    府舍穴
    【位置】:在下腹部,当脐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
    【作用】:健脾理气,疏肝止痛。
    【主治】:疝气,腹痛。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足太阴、厥阴、阴维脉交会穴
    腹结穴
    【位置】: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作用】: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理气降逆。
    【主治】:①绕脐腹痛,腹胀,泄泻,便秘。②疝气。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大横穴
    【位置】: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作用】:调理肠胃,行气通腑。
    【主治】:泄泻,便秘,腹痛。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足太阳、阴维脉交会穴
    腹哀穴
    【位置】: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
    【作用】:调理脾胃
    【主治】:腹痛,肠鸣,消化不良。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足太阴、阴维脉交会穴
    大包穴
    【位置】: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处
    【作用】:宽胸理气,疏经通络,束骨强筋。
    【主治】:①全身疼痛,四肢无力。②气喘,胸胁痛。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脾之大络
    食窦穴
    【位置】:在胸外侧部,当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作用】:宽胸利膈,理气和中,健脾助运。
    【主治】:①胸胁胀痛,翻胃,食入即吐。②腹胀水肿,黄疸。③老人大便不禁。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天溪穴
    【位置】:在胸外侧部,当第四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作用】:宽胸理气,通络活血。
    【主治】:①胸胁疼痛,咳嗽。②乳痈,乳汁少。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胸乡穴
    【位置】:在胸外侧部,当第三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作用】:宽胸理气,疏经通络。
    【主治】:胸胁胀痛。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周荣穴
    【位置】:在胸外侧部,当第二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作用】:宽胸理气,宣肺化痰。
    【主治】:咳嗽,胸胁胀满。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足阴穴:通常用艾灸法用香烟替代。鼻出血治、例假不止,艾灸可止血。

太白穴:贴着脚内侧骨头揉,缝里向指间揉。经过脾来补肺的穴。(山药臆米粥)

公孙穴:大拇指往下滑有个壳头。重要穴位,连心脏,促进肠子蠕动,抵消化不良、憋闷、吃太多了肚胀效果分明。

其他脾经都小腿内侧。三阴交:胫骨的边缘,地机、阴陵经、

脾经治痛风。血海:把掌心放膝盖上大拇指的地位,敏感的点。气血聚集的中央。治血症:出血、贫血、血淤症。

小结:消化零碎疾病:消化不良、便秘、痢疾。妇科病:痛经、闭经、附件炎、盆腔炎。其他:周身不明缘由疼痛、关节炎。

查看评论

【本文标签】足太阳  脾经

用户评论

人体经络穴位图分布及详解-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