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养生的保健作用有哪些?
对于按摩养生及其治疗作用,古人早有认识,如在《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背俞之脉,脉泣,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这一段古代经典医书说明外来寒邪侵犯了人体背部腧穴之后,而导致了经络的湿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因故造成背部疼痛,甚至诱发心痛,推拿后可使经络疏通、气血流畅,并使局部温热,通则不痛,热则痛缓,能驱寒止痛。这充分说明古人认为按摩就是通过经络穴位来调节脏腑各组织器官间的平衡,加速新陈代谢,修复各种损伤,以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按摩养生具体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按摩对皮肤组织的作用
按摩能加强皮脂腺及汗腺的分泌,清除衰亡脱落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肤代谢,软化疤痕,增强机体的防卫功能;同时还能增强皮肤的光泽和弹性,延缓皮肤的衰老。具有很好的袪皱、消斑的作用。
另外按摩不仅能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温度升高,也可使局部深层组织的温度升高,所以按摩能软化和松解皮肤和皮下粘连的组织。如摩法、揉法、擦法、拍打法等。具有较好的消除皮肤瘢痕的作用。
(二)按摩对肌肉组织的作用
人体在高强度的运动后,由于代谢的中间产物乳酸的大量产生,沉积在肌肉组织中,出现肌肉痉挛疼痛和疲劳等现象。若对疲劳肌肉进行适当的按摩,就能促进乳酸的消散和排出,使疼痛缓解,疲劳消除。
同时按摩又能增强肌肉的张力和弹性,使其收缩机能增强和肌力增加,可用于中老年人的皮肤、肌肉松他的保健,特别是对于女性形体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三)促进骨关节损伤后的康复
当骨关节损伤后,由于肌肉和关节的不活动,局部血液循环缓慢、淋巴郁滞,组织发生水肿,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的纤维原形成的“胶汁”,从而发生了粘连,造成关节功能障碍,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适当的按摩可使血液、淋巴液循环加速,水肿消退,粘连松解,功能障碍的关节能逐渐增大活动范围,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按摩在骨关节损伤及老年性骨关节炎的预防与治疗中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四)按摩具有整复松解作用
按摩手法中的扳法、拔伸法、按法等手法对关节紊乱和骨折均具有很好的整复作用。如颈椎病对血管或神经的压迫可以通过按摩的整复手法,调整病变关节的结构,使神经、血管受压症状得到消除或缓解。又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可通过按摩手法中的拔伸法、扳法、摇法使突出的髓核回纳或改变神经根与髓核的位置关系达到消除或缓解神经根受压的症状。按摩手法在急性疼痛病人的治疗中效果也十分显著,如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病人会出现腰痛难忍的症状,按摩手法亦能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
按摩还具有松解粘连组织和缓解挛缩的功效,如因肩部肌键粘连导致的肩周炎,可运用按摩手法中的弹拨、板法、抖法松解粘连,恢复功能。还有因肌腱损伤或脊髓损伤甚至偏瘫的病人,往往会出现肌肉挛缩,可以用按摩中的探、捏法使挛缩的肌腱恢复或缓解。
(五)按摩对血液循环的作用
按摩局部和特定穴位以及背部膀胱经的腧穴可以改善和调节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实验证明,按摩能增加毛细血管的数量,增大管径,使血液循环大大改善。同时还能促迸病变组织血管网的重建,恢复血管壁的弹性,改善管道的通畅性能,降低血液流动的外摩擦力,改善心肌供氧,加强心脏功能。所以按摩是高血压、冠心病、脑供血不足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也认为按摩具有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的功效。
(六)按摩可促进消化
按摩能使胃肠道平滑肌的张力、弹力、收缩力增加,从而加速胃肠蠕动;同时通过交感神经的作用,使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兴奋,促进胃肠消化液的分泌。
有实验证明,对背部脾俞、胃俞穴按摩为I~2分钟后大多引起胃蠕动增强;对足三里穴按摩后则大多引起胃蠕动减弱。值得提出的是,按摩足三里穴对消化系统具有兴奋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在胃蠕动增强时,按摩足三里穴往往使胃蠕动减弱,而当胃蠕动减弱时,按摩后则增强。
(七)按摩可调节神经系统
推拿可降低周围感觉神经末稍的兴奋性,故常用于止痛,如神经炎、神经痛等。较轻手法也可以剌激运动神经,提高肌肉兴奋性;重手法则用来治疗肌痉挛,亦能促进损伤功能的恢复。腹部推拿可通过植物神经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增进消化吸收和调节胃肠蠕动功能。
背俞穴的推拿治疗,可通过神经反射,影响脊髓和大脑的调节功能,从而使相应脏器的功能发生变化。如肺俞对呼吸系统,脾俞、胃俞对消化系统,八髎穴对泌尿生殖系统等的作用。
(八)按摩可增强免疫功能
按摩还有强身健体的功效。有实验证明在按摩后,人体红细胞有少量增加,而白细胞有明显增加,特别是白细胞的吞噬细菌的能力增强。如小儿痢疾,可通过按摩使症状减轻或消失;小儿肺部有干湿性啰时,按揉小横纹、掌心横纹均可消除症状。有人曾在同龄组儿童中并列对照组进行保健按摩,经按摩的儿童组,发病率下降,身高、体重、食欲等皆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按摩具有抗炎、退热、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九)按摩有利于改善心理
轻柔的按摩手法能使病人情绪放松、稳定,可减轻或消除心理上对疾病的不良反应,如抑郁、焦虑等。随着按摩治疗效果的积累,病人能逐步增强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因此按摩不仅对器质性病变是一种有效洽疗方法,而且也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手段。
(查看评论) |
【本文标签】按摩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