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治疗荨麻疹秘方
10.1 荆防方
【来源】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荆芥穗、防风、僵蚕、紫背浮萍、生甘草各6克,金银花12克,牛蒡子、丹皮、干地黄、黄芩各9克,薄荷、蝉衣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方解】方中以荆芥、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要药,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气味轻扬入气分,驱散风邪;防风其气不轻扬,能散入于骨肉之风,故宜在表之风邪,用防风必用荆芥;薄荷轻清凉散,善解风热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蝉衣凉散风热,开宣肺窍,其气清虚,善于透发。此四味合用,清热疏风、表散的作用较强,故为第一线药组;而牛蒡子、浮萍、僵蚕为第二线药组,作用较强。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浮萍轻浮升散、善开主窍;僵蚕祛风散结,单用也可治风疮隐疹。协助第一线药组以透达表热之邪。金银花、黄芩解毒清肺热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地黄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解表、清热止痒之功。本方适用于急性荨麻疹偏于风热的,病程在1个月内尤为适宜。
【主治】急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加减】若见恶寒重,发热轻,风团皮损偏白者属于风寒,本方去薄荷,重用荆芥,加干姜皮也可使用;若服用一二剂后皮损逐渐消退,可以减去第一线药组,以免疏散太过,大汗伤气。若兼见高热,可增加服药次数,即日服4次即可。若兼见吐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时,可加服周氏回生丹,每次7~10粒,效果较好。
【疗效】屡试屡效,效果颇著。
10.2 麻黄方
【来源】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麻黄、干姜皮、浮萍各3克,杏仁4.5克,白鲜皮、丹参各15克,陈皮、丹皮、白僵蚕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解】因血虚而外受寒湿之邪传经入里而致的㾦癗。方中以麻黄、杏仁、干姜皮取其辛温宣肺以开腠理、推邪外出;佐以浮萍、白鲜皮走表扬散寒湿;丹参、丹皮,养血活血,古人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此之谓也。白僵蚕化痰祛风、疏通经络;陈皮伍杏仁宣肺理气、祛邪外出;陈皮伍干姜皮能理气开胃,醒脾化湿、以期内外兼治;干姜皮伍麻黄,又能缓和麻黄辛温透达之性,以免大汗伤正。诸药合用,共奏散风、活血、除湿、止痒之功,对风寒所致的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
【主治】血虚因寒湿或风寒而发者的慢性荨麻疹,或急性荨麻疹。
【疗效】临床屡用,颇有佳效。曾验证数例急性荨麻疹、证属风寒者、均获痊愈。
10.3 麻黄蝉衣汤
【来源】冉雪峰,《冉氏经验方》
【组成】麻黄、蝉蜕各6克,槐花米、黄柏、乌梅、板蓝根、甘草、生大黄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一般2~3剂即荨麻疹消退。
【功用】抗过敏、散风热、凉血祛风、清热解毒。
【方解】方中麻黄“以轻扬之味而兼辛温之性,故善达肌表,走经络,大能表散风邪、祛除寒毒。”(《本草正》)蝉蜕宣肺、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槐花清热凉血,据现代药理研究,有维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减少血管通透性的作用;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乌梅“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本草经疏》),现代药理研究,有抗过敏作用;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大黄“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神农本草经》),甘草和中缓急、解毒润肺。诸药合用,既能抗过敏,又能散风热,用于治疗风热型荨麻疹,实有捷效,是已故名医冉雪峰创立的特效验方之一。
【主治】荨麻疹。
【加减】出现全身反应,有发热恶寒者,加金银花15克,苏叶3克;大便干、大黄加至15克;出现气短、呼吸困难者,加杏仁9克,瓜蒌15克;大便溏者,首剂去大黄、加丹皮9克;恶心、呕吐、腰痛,加厚朴、枳实、建曲各9克:小便短赤者,加滑石粉9克,石斛12克,生大黄减至6克。
【疗效】屡用特效。
10.4 活血祛风汤
【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荆芥、白蒺藜各9克,蝉衣、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祛瘀、和营消风。
【方解】“久病入络”,故治宜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方中重用活血药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以活血祛瘀,和营止痒;佐以荆芥、蝉衣、白蒺藜消风;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和营消风之功,用于荨麻疹日久发作,以及皮肤瘙痒不止,舌质紫、脉细涩等证,颇为合拍。
【主治】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证等。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查看评论) |
【本文标签】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