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中暑预防攻略:老人中暑急救5字诀
酷暑盛夏,气温颇高,人们很容易发生中暑,特别是老年人。由于老人的体温调节功能低下,皮肤温度受环境气温影响大,再加上皮肤排汗的能力不强,大量的体热不得外泄,因此,更容易发生中暑。那么,炎炎夏日该如何预防中暑?老年人中暑了又该如何急救?
高温来袭 谨防中暑
高温来袭,防暑降温成为每个人的必修之课。专家提醒,室外作业者和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人丹、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清凉油等常用药物要随身携带。
专家提醒,早上出门前,可用绿豆、芦根、甘草煮粥喝,凉拌马齿苋、鱼腥草也是不错的消暑小菜。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老人更要防中暑
酷暑盛夏,气温颇高,由于老人的体温调节功能低下,皮肤温度受环境气温影响大,再加上皮肤排汗的能力不强,大量的体热不得外泄,因此,容易发生中暑。特别是体弱多病的老人更是如此,比如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炎热会使人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病人,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地转移到皮肤消散,在体内积蓄而发生中暑。
现在条件好了,许多老人家里都安装了空调。空调原本是预防中暑的,而医学家发现,随着空调的普及,出现了一批新的易中暑人群。
这些人极不耐热,在外界气温摄氏33度人们并不觉得很热时,他们即可能中暑。究其原因,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会产生一种应激蛋白,可使机体免受伤害。而久享空调的人因为少了这种刺激,此类蛋白便明显减少,而使耐热力大大下降,一旦外出或暑天停电,遇到并不很高的气温,便因缺少应激蛋白的保护而发生中暑。因此,不要贪恋空调,常出去走走,保持人体固有的热适应能力。
老人在中暑后,开始感到全身疲乏,四肢无力,胸闷,心悸,头昏,注意力不集中,口渴,大汗,体温可正常或略有升高。此时,如果能到通风、凉爽的地方休息,在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正常。医学上称为“先兆中暑”。若症状继续发展,会出现颜面潮红,胸闷加重,皮肤灼热,并且大量出汗,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但经过休息后,在4小时内,仍可恢复正常,称为“轻症中暑”。如果除上述症状外,还伴有昏厥、昏迷或高热者,叫做“重症中暑”。此时,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
中暑的预防,一是注意收听高温预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遇高温天气,尤其是每天的11时-14时,尽量减少外出,适当午睡,饮食宜清淡,多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每天勤洗澡、擦身;二是服补气药可防暑,如生晒参、西洋参、黄芪等。黄芪有敛汗、固表、补中益气功效。盛夏来临之时,老年人可选用上述补气药,用水煎服。三是外出时一定要带上防暑工具,如遮阳伞、太阳镜等,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曝晒,注意到阴凉下休息,年老体弱者外出一定要有家人陪同。
中暑的表现与急救
中暑是指由于高温或引起高热的疾病使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发生的综合症。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再加上人呼吸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至0.7%~1%时,使人的嗅觉神经麻痹、呼吸急促、身体抵抗力低下,导致中暑发生。
根据中暑症状的轻重,又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指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口渴、浑身无力及行走不稳。轻症中暑指除以上症状外,还发生体温升高、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血压下降、脉细等症状。重症中暑指除以上症状外,常突然昏倒或大汗后抽风、烦躁不安、口渴、尿水、肌肉疼痛及四肢无力。
中暑的急救方法:首先应将病人迅速脱离高热环境,移至通风好的荫凉地方,解开衣扣,让病人平卧,用冷水毛巾敷其头部,扇扇,并给清凉饮料。轻型病人可服人丹、十滴水,也可采用针刺疗法(大椎穴、委中穴、合谷穴或曲池穴、百会穴、人中等穴)。对轻症病人要进行降温。可以根据现场环境特点,采取冷水、冰水降温或药物降温。补充水分和无机盐类,对能饮水的病人,给其喝凉盐开水或其它的清凉盐水。不能饮水者,给病人静滴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1000毫升(可根据具体情况掌握用量)。除非病人有周围循环衰竭或大量呕吐、腹泻的情况,不需要输入太多的液体,以免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者,酌用呼吸、心脏兴奋剂,呼吸困难者吸氧,必要时人工呼吸。抽搐者可给予镇静剂。对病情危重或经适当处理无好转者,应在继续抢救的同时立即送往有条件的医院。
中暑急救牢记五字诀
在夏季,由于环境温度过高,空气湿度大,体内余热难以散发,热量越积越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失控而发生中暑。牢记以下五字诀,发现中暑者时,可急时救治:
一、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二、敷。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三、促。将病人置于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四、浸。将患者躯体呈45度浸在18℃左右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过低不能耐受。
五、擦。四个人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体四周,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能迅速清醒。
温馨提示
外出活动如何防止中暑
中暑是人持续在高温条件下或受阳光暴晒所致,大多发生在烈日下长时间站立、劳动、集会、徒步行军时。轻度中暑会感到头昏、耳鸣、胸闷、心慌、四肢无力、口渴、恶心;重度中暑可能会伴有高烧、昏迷、痉挛等。
户外活动如何防止中暑呢?
1.喝水。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外出活动,尤其是远足、爬山或去缺水的地方,一定要带够充足的水。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带些水果等解渴的食品。
2.降温。外出活动前,应该做好防晒的准备,最好准备太阳伞、遮阳帽,着浅色透气性好的服装。外出活动时一旦有中暑的征兆,要立即采取措施,寻找阴凉通风之处,解开衣领,降低体温。
3.备药。可以随身带一些仁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等药品,以缓解轻度中暑引起的症状。如果中暑症状严重,应该立即送医院诊治。
苦夏与中暑的饮食疗法
夏日高温暑热,人们极易患苦夏与中暑。患了苦夏或中暑当然要去看医生,也可以用饮食疗法自疗。下面介绍几种方法试用。
黄瓜皮煎汁:
黄瓜皮中含有利尿的物质,还含有维生素A和C,可以除去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热量。对预防和消除苦夏、中暑症状有效果。
取鲜黄瓜皮30克,加水500毫升,煎到半量,作为1日量,分2-3次空腹喝下。
(查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