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绒草
白绒草,别名白花茶匙红、白花塔仔草、老虎花、毛绣球防风、白风轮菜、银针七、北风草、灯笼花等,植物白绒草以全草入药。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晒干,或四季随采随用。
直立草本,高可达1米,通常在0.5米左右。茎纤细,扭曲,多分枝,四棱形,略具沟槽,被贴生绒毛状长柔毛,节间伸长。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白绒草
拉丁学名
Leucas mollisima Wall.,
界
植物界
科
唇形科
属
白蜂窝草属
分布区域
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北,湖南,四川,台湾,云南
性味归经
甘、微辛,平
目录
1形态特征
2分布范围
3生长环境
4主要价值
折叠
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叶卵圆形,长1.5-4厘米,宽1-2.3厘米,通常于枝条下部叶大,渐向枝条上端愈小而成苞叶状,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形至心形,边缘有具微尖头的圆齿状锯齿,纸质,两面均密被柔毛状绒毛,上面绿色,具皱纹,下面淡绿色,毛被密集而发白;叶柄短,长在1厘米以下,枝条上部叶常常近于无柄,密被绒毛。轮伞花序腋生,分布于枝条中部至上部,球状,径1.5-2厘米,多花密集,其下承以稀疏的苞片;苞片线形,比尊筒短许多,长2-3毫米,密被长柔毛。花萼管状,长约6毫米,外面密被柔毛,内面在上部被微柔毛而下部无毛,脉10,显著,脉上具长柔毛,萼口平截,齿10,长三角形,极短小,长约1毫米,近于等大。花冠白、淡黄至粉红色,长约1.3厘米,冠筒长约0.7厘米,外面近喉部处具微柔毛,内面在中部具斜向毛环,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盔状,外密被白色长柔毛,内面无毛,下唇开张,比上唇长1.5倍,3裂,中裂片最大,倒心形,侧裂片长圆形,外面在基部有疏柔毛,内面无毛。雄蕊4,内藏,后对较短,花丝丝状,花药卵圆形,二室。花柱与雄蕊略等长,先端不等2裂。花盘等大。子房无毛。小坚果卵珠状三棱形,黑褐色。花期5-10月,花后见果。
折叠
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
产云南,广西西部及贵州西部;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至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也有。
折叠
编辑本段
生长环境
生于阳性灌丛,路旁,草地及荫蔽和溪边的润湿地上,海拔750-2000米。
折叠
编辑本段
主要价值
功全草入药,在云南有些地方用于治肾虚、遗精及阳萎,并作为配伍用以治骨折。
折叠
主治功能
清肺止咳,咯血,胸痛;外用治疖肿,乳腺炎。
折叠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查看评论) |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