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根
大黑根,中文学名翼茎羊耳菊(Inula pterocaula Franch.),又叫石如意大黑药、大黑根、大黑洋参,野旱烟(曲靖),大威灵仙(华宁,峨山),货榔杆、铁脚威灵仙(红河)。全草供药用,为治脉管炎主药。 是菊科,旋覆花属下的一种。
叶互生,倒披针形,向上渐狭,长约13cm,宽约4cm,先端钝或浑圆,基部狭楔形,边缘有不明显刺状齿,两面被毛;叶柄有翅,下延成翼茎。头状花序,排成圆锥状,顶生及腋生;总苞钟状,有线形苞片多列;花淡黄色,舌状花狭细,管状花多列。瘦果有白色冠毛。花期秋季。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翼茎羊耳菊
拉丁学名
Inula pterocaula Franch.
别称
大黑根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亚纲
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目
桔梗目 Campanulales
科
菊科 Compositae
属
旋覆花属 Inula
种
翼茎羊耳菊
分布区域
木里;西昌;昆明;中甸;鹤庆等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长环境
3分布范围
4主要价值
5识别特征
折叠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强壮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有木质粗厚的根。茎直立,下部木质,宿存,高60-100厘米,径达1.2厘米,有细沟,被红褐色密柔毛和腺点,中部以上有分枝;分枝细,稍直立或开展;节间下部长达5厘米,上部渐短,常仅1.5厘米。基部叶在花期枯萎,下部叶大,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多少开展,长18-20厘米,宽4-5厘米,上部叶渐小,长圆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4厘米,基部渐狭,沿茎下延成宽1-10毫米的翅,边缘有细而具小尖头的重锯齿,顶端尖或渐尖,上面被细密的粗伏毛,下面被红褐色柔毛或短茸毛,两面有腺点;中脉和7-10对向上弯曲的侧脉在下面高起,常有较密的毛;网脉凸起,明显。头状花序小,径5-6毫米。在枝端密集成聚伞圆锥状或复伞房花序;花序梗极短或长达10毫米,纤细,有细线形的苞叶。总苞钟状,长约7毫米,径5-6毫米;总苞片约5层,线状披针形,极尖,外层渐短小,与花梗被同样的密毛,内层除中脉被毛外,边缘宽干膜质,并有缘毛,花全部管状,长4.5毫米,外面有黄色腺点;冠毛1层,浅红褐色,约与花冠等长。瘦果近圆柱形,有浅沟,被密短毛。花期7-9月,果期9-10月。
折叠编辑本段生长环境
生亚高山灌丛和草地,海拔2000-2800米。
折叠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产四川南部和西部(木里、西昌等)、云南北部及西北部(昆明、中甸、鹤庆等)。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价值
【采 制)】 夏、秋采集,晒干备用或鲜用。
【性昧功用】 辛、微苦,温。益气壮阳,活络止痛。用于跌打损伤,胃痛,头晕,心慌,耳鸣、出虚汗、痈疡肿毒,骨结核。
【选 方】
跌打损伤,胃痛:大黑药根15~309,泡酒分服。
体虚,失眠:大黑药根15~309,炖肉服(1.2方出自《云南中草药》续集)。
头晕,心慌,耳鸣,出虚汗:大黑药根159,千针万线草159,水煎服,红糖为引,也可煮肉吃,或研末蒸肉、鸡蛋吃(《中药大辞典》)。
折叠编辑本段识别特征
此种由于头状花序较小而无舌状花,曾经前人列于羊耳菊I. cappa DC. 附近;但总苞的构造与羊耳菊不同而全形略似艾纳香属的一些种。此种可能与下一种赤茎羊耳菊I. rubricaulis Benth. et Hook. f. 比较接近,都有长尖而边缘宽干膜质的内层总苞片,但与该种并无密切的亲缘关系。
(查看评论) |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