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里穴
凡具有温中散寒、温肾助阳作用,可用于治疗因脾胃虚寒、肾阳虚衰所导致的呕吐清水、腹痛泄泻、肠鸣、小便不利、遗精带下等病症的偷穴,称为温里穴。
温里穴主要分布在背部、腹部及下肢等部位。位于背部的主要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胃俞穴、大肠俞穴、气海俞穴、关元俞穴和会阳穴等;位于腹部及下肢的主要是足太阴脾经的大横穴、腹结穴、大都穴、漏谷穴和地机穴等。另外,某些经外奇穴,如龙颔穴、三角灸穴和关仪穴等也因具有较好的温里散寒作用而纳入本章介绍。
里寒证一般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为寒邪入侵、脾胃阳气被困,而见脘腹冷痛、呕吐泻利。治宜温中散寒。常用腧穴有胃俞穴、大横穴、腹结穴、龙颔穴、漏谷穴、大都穴及三角灸穴等。
另一方面为阳气衰弱、阴寒内盛,而见小便清长、阳萎、赤白带下、腰膝酸痛。治宜温肾助阳。常用腧穴有气海俞穴、关元俞穴及会阳穴等。
取用温里穴时,可根据不同情况作如下配伍:外寒内侵伴有表证未除者,可配解表散寒穴;脾肾阳虚者,可配益气壮阳穴;阳虚气化不利而兼水肿者,除配壮阳穴外,还应加配利水穴。
此类人体腧穴包括:龙颔穴、三角灸穴、大横穴、腹结穴、胃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会阳穴、关仪穴、地机穴、漏谷穴、大都穴。
温里穴除具有温中散寒、温肾助阳的作用外,还多兼有降逆止呕、行气止痛、固精止遗、调经止带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呕逆、奔豚气上冲心、遗精滑泄、月经失调及带下诸症。
其中胃俞穴和大肠俞穴是胃与大肠之气转输之处,为治胃肠疾患的首选腧穴。胃俞穴侧重于调理胃府,而大肠俞穴则偏于治疗大肠疾患,两穴还常配伍应用。
漏谷穴为足太阴脾经的经穴。脾能运化水湿,故漏谷穴兼有渗湿利尿作用,可治疗尿闭、湿痹等病症。
地机穴为足太阴脾经的郄穴,为气血深聚之所,故于妇科疾患疗效颇佳。
气海俞穴、关元俞穴虽位于腰背部,但均内应气海穴、关元穴,分别为人身元气及元气输注之处,故具有理气、通络、止痛的作用,可治疗尿闭淋痛、痛经、妇人症瘕等疾患。
具有温里作用的腧穴,除本章介绍的以外,还有祛风除湿穴中的伏兔穴;理气穴中的急脉穴;利水通淋穴中的中极穴、曲骨穴、复溜穴;以及益气壮阳穴中的气海穴、石门穴、肾俞穴和志室穴等,临床上可选择使用。
(查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