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经外奇穴

印堂穴位位置图-人体穴位查询

时间:2013-07-18 10:41:49

【临证功效探微如下】   

1、有安神益智定惊熄风之功《扁鹊神应针灸玉尤经》云:子女惊风皆可治,印堂刺入艾来加印堂,在两眉间宛宛中,斜一分沿皮先透左攒竹行补泻后,转归元穴,退右攒竹,依上补泻,可灸七壮。”《针灸大成》有“印堂一穴,在两眉中陷中是穴。针一分,灸五壮。治,惊风。的记载。   

2、有祛风活络通窍止痛之效风为阳邪,其性轻扬,鲻顶之上,惟风可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风邪之为病,多表现为头部症状,如头痛、鼻塞流涕、眩晕、面瘫、鼻部疖肿等症,皆可针印堂以散头部风邪而通窍止痛。   

3、有调和阴阳畅达气机之用印堂穴位于督脉之上,且督脉任脉相通,而任督二脉对十二经脉起着维系与沟通作用。因此,针灸印堂穴不但能治头部请症,且能通调十二经脉之气,对全身均起着调整作用。凡眩晕耳鸣,头痛脑胀、子痫、产后血晕、急性腰扭伤等病证。针印堂穴能使阴阳协调,气机畅达而使病愈。对高血压患者,以三棱针点刺印堂、太阳穴,每穴放血5~10滴,配刺合谷、太冲,可使患者头痛头晕症状立即减轻,血压逐渐降至正常范围治产后血晕,灸印堂、百会、足三里、疗效显着。印堂能调和阴阳。通窍苏厥;足三里和中补气;百会升举阳气,气旺则能生血,气血充盛,则产后血晕自愈。对急陛腰扭伤,针印堂穴,强刺激,行针的同时令患者做腰部俯仰转侧的动作,可使气机畅达,经气通调,起到针刺止痛的效果。   

4、体会印堂穴虽属于经外奇穴,但实位于督脉循行路线之上,针刺印堂穴,可推动督脉气血的运行,故可治督脉所过部位的病证,如头痛、鼻渊、急性腰扭伤等。印堂穴与督脉相通,督脉入于脯,故本穴有较好的镇惊止眩、通窍苏厥、宁心安神之效。对于急、慢惊风、癫痫、眩晕、小儿夜啼等病证有很好的疗效。

【治病按摩】

印堂穴是人体经外奇穴,《达摩秘功》中将此穴也列为“回春法”之一,可见其重要地位。   

神庭穴属人体督脉,对神经系统有治疗作用。按压这两个穴位对消除头痛头昏,恢复大脑的活力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按摩,互相补益,则效果更佳。   

印堂穴在两眉连线的正中间。按摩时将中指放在印堂穴上,用较强的力点按10次。然后再顺时针揉动20—30圈,逆时针揉动20—30圈即可。   

神庭穴在印堂穴上面,发际正中直上半左右,按揉方法与印堂穴相同。   

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的指腹点按“印堂”穴(在两眉中间)12次,也可用两手中指,一左一右交替按摩“印堂”穴。此法可增强鼻粘膜上皮细胞的增生能力,并能刺激嗅觉细胞,使嗅觉灵敏。还能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中医介绍了一种“搓揉穴位治疗鼻炎”的方法。按照此法经过治疗,困扰多年的慢性鼻炎居然基本治愈了。此后,天天坚持搓揉有关穴位。多年长期坚持下来,不仅原先的慢性鼻炎不再重犯,而且平时也很少伤风感冒。   

【采用的“搓揉穴位治疗鼻炎”的方法是】  

1、用双食指的外侧来回地搓鼻梁两侧的上下,共搓200下,搓揉到鼻梁有发热的感觉。   

2、用双食指尖揉动鼻孔两侧的“迎香”穴位,共揉动200下。“迎香”穴位于鼻翼根部正侧方的小凹陷处。   

3、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下揉动右手的“合谷”穴位200下,再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下揉动左手的“合谷”穴位200下。“合谷”穴位于拇指与食指分叉的凹陷处。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定要坚持不懈地长期做,一旦鼻炎被治愈,还要坚持做下去。这样不仅可防止鼻炎的复发,而且还可以预防伤风感冒。搓揉的手法要较重,以能忍受为宜。

【配伍应用】

目痛:配攒竹穴丝竹空穴、四白穴太阳穴(《简易针灸疗法》)。   

鼻塞:配迎香穴合谷穴风府穴鱼际穴(《针灸学简编》)。   

鼻渊:配上星穴曲差穴风门穴合谷穴(《类经图翼》)。   

鼻衄不止:配合谷穴上星穴百劳穴风府穴迎香穴人中穴、京骨穴(《针灸大成》)。   

头痛:配太阳穴风池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头重:配攒竹穴(《医学纲目》)。   

眩晕:配丝竹空穴、头维穴(《针灸医案集要》)。   

两眉角痛不已:配后溪穴攒竹穴阳白穴、合谷穴、头维穴(《针灸大全》)。   

舌尖生疔:配中指尖穴、颈百劳穴承浆穴少冲穴少府穴(《刺疗捷法》)。   

中风不省人事:配中冲穴百会穴大敦穴、合谷穴(《针灸便用》)。   

角弓反张痧:配百会穴、天庭穴、唇中央穴、中脘穴、天拜骨穴(《痧惊合璧》)。   

产后血晕:配支沟穴足三里穴(《简易针灸学》)。

 

 下一页 点按印堂穴——健康真的会“印”在你的脸上

共5页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查看评论

【本文标签】印堂穴  经外奇穴  眩晕  气血  回春法

用户评论

印堂穴位位置图-人体穴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