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偏方大全 > 中医保健偏方

阳黄·胆腑郁热证有什么症状?吃什么好得快?

时间:2023-08-07 10:48:36
答:

阳黄·胆腑郁热证(yang jaundice with syndrome of heat stagnation in gallbladder[1])是指湿热郁于胆腑,以身目发黄鲜明,右胁剧痛且放射至肩背,壮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逆,尿黄,便秘,舌红,苔黄干,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阳黄证候[2]

阳黄·胆腑郁热证患者常见以下症状:

患者身目发黄鲜明,上腹、右胁胀闷疼痛,牵引肩背,壮热不退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逆,尿黄,便秘,舌红,苔黄干,脉弦滑数[2][3]

这是湿热砂石郁滞,脾胃不和,肝胆失疏的表现[3]

阳黄·胆腑郁热证治宜疏肝泄热,利胆退黄[3]

阳黄·胆腑郁热证患者常吃熟大黄蒲公英枳实佛手、山栀、厚朴花竹茹、橘皮等好得快[3]

建议阳黄·胆腑郁热证患者使用以下食疗方进行食疗[3]

1.黄金茶:大黄鸡内金蒲公英香橼各30g。将上药研末备用,取20g放入杯中,冲入沸水,浸泡20~30分钟后饮用,饮后可再加沸水冲泡,冲泡3次为宜,每日2次。

2.凉拌菊苣:菊苣嫩叶100g,冲洗干净(忌热沸水冲洗),佐料调拌,每日2次。

黄疸(jaundice[1][4])为病名[5]。是指以面目发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4]。古代亦称黄瘅[6][5]。目睛黄染尤为黄疸的主要特征[7]。主要由脾湿胃热、熏蒸肝胆、胆液不循常道而溢于肌肤所致[6]。黄疸有属阴属阳,在脏在腑之分[5]。《临证指南医案·疸》:“黄疸,身黄目黄溺黄之谓也,病以湿得之,有阴有阳,在腑在脏。阳黄之作,湿从火化,瘀热在里,胆热液泄……熏蒸遏郁,侵于肺则身目俱黄,热流膀胱,溺色为之变赤,黄如橘子色,阳主明,治在胃。阴黄之作,湿从寒水,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阴主晦,治在脾。”

一般把黄疸分成阳证和阴证两大类,称为阳黄和阴黄[6][5]。阳黄指邪热亢盛,以发热,烦渴,身目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小便色深如浓茶为主要表现的黄疸病[1]。历代又有五疸、三十六黄、黄疸二十八候等分类法[5]

《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

《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

黄疸病应早发现,早治疗。《金匮要略·黄疸病》提出:“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为难治。”这说明黄疸病经过妥善治疗,一般在短期内,黄疸即可消退。如果正不胜邪,病情反而加剧者,则较为难治。

黄疸在急性期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黄疸可见于西医的肝细胞损伤、坏死,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阻塞、胆汁郁滞及溶血性黄疸等[5]。胆源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等均属“黄疸”范畴。急慢性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肝硬化等疾病,伴有黄疸证候者,可参照治疗[8]

现常将黄疸分为阳黄(包括热重于湿证、湿重于热证、湿困脾胃证、湿热兼表证、肝胆湿热证、胆腑郁热证等证)、阴黄(包括寒湿证、血瘀肝郁证、湿热蕴结证、肝脾不调证、阳虚寒凝证、脾虚湿困证等证)进行辨治,详见黄疸条。

查看评论

【本文标签】

用户评论

阳黄·胆腑郁热证有什么症状?吃什么好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