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偏方大全 > 中医保健偏方

阴黄·寒湿证有什么症状?吃什么好得快?

时间:2023-08-07 10:48:35
答:

阴黄·寒湿证(yin jaundice with cold-damp syndrome[1])是指寒湿内困,脾阳受损,以身目俱黄,黄色晦暗不泽,或如烟熏,痞满食少,神疲畏寒,腹胀便溏,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等为常见症的阴黄证候[2]

阴黄·寒湿证患者常见以下症状:

患者病程较长,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纳少脘闷或腹胀便溏,纳差,大便不实,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体胖大,舌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3][4]

这是中阳不振,寒湿滞留,肝胆失于疏泄的表现:脾胃虚弱,中阳不振,寒湿留滞于中焦,肝胆气机不畅,胆汁外溢,故身目色黄而晦黯。脾失运化,寒湿凝滞于中焦,则腹胀满闷、食少纳呆、便溏。阳气衰弱,则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脉亦为寒凝阳衰之象。[3][4]

阴黄·寒湿证治宜温中化湿,健脾和胃[4]

阴黄·寒湿证患者常吃干姜白术泽泻茯苓薏苡仁苍术厚朴、橘皮等好得快[4]

建议阴黄·寒湿证患者使用以下食疗方进行食疗[4]

1.鲤鱼汤(《饮膳正要》):将鲤鱼一条去鳞、鳃,剖腹去内脏,洗净,切块,与荜茇5g、川椒15g同入锅内,加葱、姜、调料及水适量,煮沸后转文火炖40分钟,将鱼肉煮熟即可。佐餐服食。

2.泽姜汤:泽泻15g,干姜10g,橘皮10g,茯苓20g。上四味,以水1000mL煎煮,煮取400mL.饮汤,每日2次。

黄疸(jaundice[1][5])为病名[6]。是指以面目发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5]。古代亦称黄瘅[7][6]。目睛黄染尤为黄疸的主要特征[8]。主要由脾湿胃热、熏蒸肝胆、胆液不循常道而溢于肌肤所致[7]。黄疸有属阴属阳,在脏在腑之分[6]。《临证指南医案·疸》:“黄疸,身黄目黄溺黄之谓也,病以湿得之,有阴有阳,在腑在脏。阳黄之作,湿从火化,瘀热在里,胆热液泄……熏蒸遏郁,侵于肺则身目俱黄,热流膀胱,溺色为之变赤,黄如橘子色,阳主明,治在胃。阴黄之作,湿从寒水,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阴主晦,治在脾。”

一般把黄疸分成阳证和阴证两大类,称为阳黄和阴黄[7][6]。阴黄是指湿浊留滞,正气不足,以病程长,皮肤巩膜黄色晦暗如烟熏为主要表现的黄疸病[1]。由脾胃虚寒、寒湿内阻,或肝郁血瘀所致,病程长,病势缓[4]。历代又有五疸、三十六黄、黄疸二十八候等分类法[6]

《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

《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

黄疸病应早发现,早治疗。《金匮要略·黄疸病》提出:“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为难治。”这说明黄疸病经过妥善治疗,一般在短期内,黄疸即可消退。如果正不胜邪,病情反而加剧者,则较为难治。

黄疸在急性期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黄疸可见于西医的肝细胞损伤、坏死,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阻塞、胆汁郁滞及溶血性黄疸等[6]。胆源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等均属“黄疸”范畴。急慢性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肝硬化等疾病,伴有黄疸证候者,可参照治疗[3]

现常将黄疸分为阳黄(包括热重于湿证、湿重于热证、湿困脾胃证、湿热兼表证、肝胆湿热证、胆腑郁热证等证)、阴黄(包括寒湿证、血瘀肝郁证、湿热蕴结证、肝脾不调证、阳虚寒凝证、脾虚湿困证等证)进行辨治,详见黄疸条。

查看评论

【本文标签】

用户评论

阴黄·寒湿证有什么症状?吃什么好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