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内耳性眩晕秘方
2.8 清泄肝胆方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柴胡9克,黄芩15克,半夏12克,青皮、枳壳、竹茹、龙胆草、栀子各9克,蔓荆子12克,苍耳子9克,大青叶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泄肝胆。
【方解】方用柴胡、黄芩、龙胆草、栀子清肝胆而泄火热;半夏、竹茹清除痰热而和胃;青皮、枳壳(实)下气降火而除痰热;大青叶清热解毒,以消内耳之炎症。
【主治】内耳性眩晕。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著。
【附记】本方已为印老“抓主症”的常用方,凡病见头目眩晕,羞明不敢睁眼者,率先用此,效果良好。
但须注意慎勿加入重镇潜阳之药。
2.9 晕得宁汤
【来源】毛如宝,《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代赭石30克(先煎),夏枯草、姜半夏、猪苓、钩藤(后入)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平肝熄风,化痰泄浊。
【方解】朱丹溪有“无痰不作眩”,《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说。故本病治宜平肝熄风、化痰泄浊。方中代赭石、夏枯草,钩藤平肝熄风;姜半夏化痰止呕;又因水为痰之源,故佐猪苓利水;代赭石配半夏加强了降逆止呕作用。
【主治】耳源性眩晕。
【疗效】治疗28例,基本治愈23例,好转5例。一般服3剂后即见效。
2.10 天香汤
【来源】刘少林,《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天麻10克,青藤香20克,柴胡10克,当归、丹参、白芍各12克,枳实4克,白芷2克,石菖蒲10克,鸡血藤25克,马兰30克,白术20克,茯苓、砂仁各10克,木瓜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饭前吞服。煎药方法:一次性掺水煎功效95%,二次掺水煎功效60%,三次掺水煎功效40%。因此,煎药一次掺足水,服用3次,功效最佳。
【功用】调和肝胃,平肝熄风,祛瘀开窍,养血理气,通络祛湿。
【主治】眩晕症,头晕头痛,眩晕眼花,心烦耳鸣,失眠多梦,恶心呕吐,软弱无力,气血虚弱(美尼尔氏综合征)。
【加减】眩晕以天香汤随症加减;肝阳上亢型加石决明30克(先煎),夜交藤25克;气血亏虚型加黄芪15克,首乌15克;肾精不足型加菟丝子20克,骨碎补10克;痰浊中阻型加远志12克,清半夏6克。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显著。
(查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