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偏方大全 > 五官偏方 > 耳鼻喉疾病偏方

治内耳性眩晕秘方

时间:2012-07-04 14:24:43

治内耳性眩晕秘方

2.1 眩晕片

【来源】蔡友敬,《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天麻10克,双钩藤泽泻、生石决明(先煎)各3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甘草4克。

【用法】用法有二。一为汤剂量:以上8味,用清水3碗,先煎生石决明,俟煎至2碗时,再纳入诸药(除双钩藤外),煎至1碗时,再下双钩藤,煎至沸后1分钟后取汁,水煎两次,两汁混匀,日分2次服用。二为片剂量及制用法:上药用10倍或加倍剂量。先将泽泻研成细末,过筛,其余药煎汤浓缩(水煎3次取汁),然后拌入泽泻粉,压成片剂,糖衣包裹,每片含生药1.23克,每次服6~8片,日服3次,开水送下。

【功用】熄风解痉,平肝潜阳,健脾化痰。

【方解】本方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为主,重用钩藤、石决明而成。方中半夏白术天麻汤具有熄风止痉、健脾化痰之功;泽泻汤乃仲景名方,专为痰饮眩晕而设,尤在泾言:“水饮之邪,上乘清阳之位,则为冒眩。冒者,昏冒而神不清,如有物冒蔽之也;眩者,目眩转而乍见玄黑也。泽泻泻水气;白术补土气,以胜水也。”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据现代药理实验证明,钩藤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外围血管,具有降压作用,对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痉挛和内耳迷路积水有解除作用。泽泻可增大尿量,减轻内耳迷路积水,调节其内部平衡。因此,诸药合用,能使疗效倍增。

【主治】内耳性眩晕和高血压性眩晕。二者均有眩晕、耳鸣,泛泛欲吐,或恶心呕吐等症状。

【加减】凡痰饮上冒清阳,热象不显之眩晕,本方颇为适宜。若热象明显者,则加黄芩10克;偏湿者,加薏苡仁30克;偏风者,加僵蚕10克。随证施治,疗效亦佳。

【疗效】临床屡用,均取得明显疗效。

 

2.2 五味止眩汤

【来源】干祖望,《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当归、淮山药五味子酸枣仁、桂圆肉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填精益髓,滋养清窍。

【方解】眩晕乃“风动”之象,即肝风内动,阴不潜阳所致。方中药味虽少,但主以酸、甘,生津养液,并以桂圆肉益精填髓;当归山药五味子酸枣仁镇静安神,润养清窍。合之则具有填精益髓、滋养清窍之功,对“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晕,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灵枢·海论篇》)之耳源性眩晕,证药合拍,收益者颇多,堪称治耳源性眩晕之灵丹妙方。

【主治】耳源性眩晕(美尼尔氏综合征)。眩晕突然发作,自觉天眩地转,并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等症,且时有反复发作。

【疗效】临床使用40余年,受益者颇多。

【附记】凡兼高血压症及上呼吸道有感染者,尤其咳嗽,应禁用本方。笔者临床验证多例,连服15剂左右即可见效,对其他顽固性眩晕者,亦可应用,效佳。

 

2.3 吴苓汤

【来源】陈镜开,《千家妙方·下》

【组成】吴茱萸10~30克,党参15克,羌活3克,大枣茯苓桂枝各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补虚温中,健脾渗湿,祛痰。

【方解】本方是《伤寒论》中之吴茱萸汤与苓桂术甘汤合方。前者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作用,后者有健脾渗湿化痰饮之力。两方合用即成“吴苓汤”,共奏补虚温中、健脾渗湿、祛痰之功。

【主治】美尼尔氏综合征。

【疗效】屡用卓效,一般服药1~3剂即愈。

【附记】本方不仅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效佳,而且用治幽门梗阻(属机能性的)、溃疡病、高血压病、神经功能性头痛、肠道蛔虫、急性肠胃炎等因中焦虚寒痰饮所致的多种疾病均有一定疗效。吴茱萸用量宜大。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查看评论

【本文标签】眩晕  秘方

用户评论

治内耳性眩晕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