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偏方大全 > 儿科偏方 > 皮肤病偏方

小儿冻疮 防治要有方

时间:2012-11-30 16:16:30

  冻疮是冬季的常见病之一,在气温10℃以下的湿冷环境中易发生。冻疮好发于手指、手背、足趾、足跟、耳部、面颊等处,可单侧或双侧发生。初起损害为局部性红斑或暗红带紫色肿块,触之冰凉,有痒感,受热后痒感加剧。重者出现水疱,内含淡黄色或白色浆液,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溃疡,自觉疼痛。

  当心冻伤耳朵

  在寒冷的冬季,许多人会发生耳廓冻伤,耳廓的皮肤出现红肿,奇痒难忍、发热,总想用手去揉,逐渐感觉刺痛,有时皮肤发亮并出现水疱。严重的耳廓冻伤皮肤破烂,可发生溃疡,耳廓流黄水,表面结痂。耳廓由于长期缺血、缺氧可发生干性坏死,“冻掉了耳朵”的现象并不鲜见。造成终身耳朵缺损而残废畸形。

  两只耳朵突出在头部两侧,皮肤很薄,皮下组织较少,与耳廓软骨连接比较紧密,由于缺少皮下脂肪的保护,而且耳廓的血管表浅,遇到寒冷刺激时,血管收缩易发生缺血、缺氧,发生耳廓冻伤。耳廓冻伤后,用手轻轻按摩耳廓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不论冻伤轻重如何,千万不可立即到热的室内去烤火或用热水袋、热毛巾等突然加热,以免引起血管痉挛,而造成局部坏死。也不可用力揉搓,否则易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发生耳廓假性囊肿和耳廓软骨膜炎。耳廓冻伤早期,可把大萝卜切成厚片放在火边烤热,在耳廓冻伤红肿处涂擦,起到化滞散淤、活血消肿的作用,注意勿用力擦伤皮肤。如果冻伤比较厉害,可在局部涂抹冻疮软膏,口服抗生素。如果耳廓已经溃烂甚至有软骨暴露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为了预防耳廓冻伤的发生,应注意防寒保暖。

  冻疮主要由冬季寒冷、潮湿或鞋袜过紧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所致。寒冷使皮肤血管收缩,局部缺血,代谢异常,久之血管麻痹扩张、淤血,血浆渗出引起局部水肿,水疱形成,乃至组织坏死。此外,肢端血液循环不良、手足多汗、缺少运动、营养不良、贫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也是导致冻疮的诱因。某些慢性疾病如贫血、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类风湿关节炎等,亦可引起冻疮。

  发生冻疮后,轻度、皮肤未破者,可外涂冻疮膏;局部温浴,用茄秧和辣椒秧或艾叶等其中一种,加入水10—15倍煮沸过滤,待水温至不烫手时浸搽局部,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

  也可用猪油蜂蜜软膏(比例3:7)外敷。冻疮若已破,局部可用5%硼酸软膏、红霉素软膏外涂,并用无菌沙布包扎;

  也可用霜打的辣椒杆2两、茄子杆4两、辣椒3个用水浓煎,熏洗患处,每日1次,并要注意保暖,以避免重新冻伤。在冻疮患处涂蛋黄油,效果更佳。

  对于易生冻疮及以往患过冻疮的人,冬季要注意保暖,多运动,多吃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食物,必要时可适当多吃些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

  此外,还可用生姜片涂擦易患部位,每日早晚一次;平时反复搓擦双手、双耳及面部,并坚持用热水洗手、洗脚,以增强手、脚血液循环。

查看评论

【本文标签】小儿冻疮

用户评论

小儿冻疮 防治要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