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偏方大全 > 儿科偏方 > 寄生虫偏方

小儿蛔虫病中医疗法大全

时间:2018-05-07 21:26:49

  蛔虫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临床以食欲缺乏、面色萎黄、脐周疼痛时作时止、大便下虫或粪检有虫卵为主要特征。男女老幼都可感染,但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在农村尤为多见。由于成虫寄生于小肠,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故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若蛔虫误入临近器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则危及生命。

小儿蛔虫病中医疗法大全

  中医医籍中,将蛔虫称为“长虫”、“大虫”、“食虫”、“消谷虫”等。 

  病因病机

  蛔虫寄生于小肠内,扰乱脾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故可见面黄少华等气血不足之证。蛔虫恶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孔,故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或有全身发热性疾患时,蛔虫即易在腹中乱窜而引起多种病症。如蛔虫上窜入胃,使胃失和降,引起恶心呕吐、吐蛔;钻入胆道,使气机不利,疏泄失常,脘腹剧痛,而形成“蛔厥”;钻入阑尾,使气滞血瘀,肉腐血败,而形成“肠痈”;蛔虫数量多时,缠结成团,阻塞肠中,使传化不行,腑气不通而成“虫瘕”。

  辨证论治

  1.蛔虫证

  [证候] 脐周腹痛,时作时止,食欲缺乏,日见消瘦,大便不调,面色萎黄,或恶心、呕吐,或吐蛔虫,或大便下虫。睡眠不安,寐中磨牙,甚则爱挖鼻孔,咬衣角,嗜食泥土等;有的患儿面部出现淡色白斑,巩膜出现蓝色斑点,或下唇出现颗粒样大小白点。粪便镜检有蛔虫卵。

  [治法] 驱蛔杀虫,调理脾胃。

  [方药] 使君子散加减。主要药物:使君子乌梅、苦楝根皮、白芜荑雷丸槟榔

  腹部胀满,大便不畅者加大黄,或玄明粉;在蛔虫治疗后,继续健脾和胃,选用四君子汤加减。

  2.蛔厥证

  [证候] 具有蛔虫证的一般症状。突然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弯腰屈背,辗转不安,恶心、呕吐,肢冷汗出,常吐出蛔虫。重者腹痛持续,时轻时剧,畏寒发热,甚则出现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 安蛔定痛,继以驱虫。

  [方药] 乌梅丸加减。主要药物:乌梅党参桂枝细辛干姜附子黄连黄柏、蜀椒、当归等。

  若唇舌红赤,偏于热甚者可重用黄连黄柏;若腹痛喜按,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唇舌淡白,偏于寒者可重用干姜桂枝;腹痛剧烈者酌加大黄玄明粉枳壳,腹痛缓解后再予驱虫治疗。

  3.虫瘕证

  [证候] 有蛔虫病史,突然阵发性剧烈腹痛,常伴有频繁呕吐,甚至吐出蛔虫,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部可按及大小不等、部位不定的条索状、或呈团状样包块,按之可活动,腹部柔软,压痛不明显。病情加重者,腹部可有硬块状,肠鸣和压痛明显,舌质偏红、舌苔白腻,或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或弦数。

  [治法] 行气通腑,继以驱虫。

  [方药] 驱蛔承气汤加减。

  主要药物: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使君子、乌梅、槟榔苦楝皮等。

  经验方

  1.百部汤

  [药物组成] 百部9克,槟榔9克,使君子 9克,青皮6克,苍术6克,黄柏6克,甘草3克。

  [功效] 驱蛔杀虫,调理脾胃。

  [适应证]蛔虫症。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早晚空腹时服,连服3剂。

  2.施今墨经验方

  [药物组成] 炒槟榔5克,炒吴茱萸0.6克,姜厚朴3克,炒建曲5克,炒黄连2.4克,姜半夏3克,使君肉10克(炒),炒榧子6克,炒枳壳3克,野于术 3克,壳砂仁3克,莱菔子5克,炙甘草1.5克。

  [功效] 驱虫和胃消积。

  [适应证] 蛔虫病。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早晚空腹时服,连服3剂。

共2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查看评论

【本文标签】蛔虫病

用户评论

小儿蛔虫病中医疗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