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常见冬病的夏治中药验方
不少人每到寒冷的冬天,身上的老毛病就会突然发作或加重,如冻疮、肩周炎、风湿性筋骨痛、哮喘等。而当夏天到来时,这些患者的症状就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在临床上,一般将这类病称为“冬病”。中医认为,伏天时,人体皮肤的腠理疏松,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在此季节患者应养其内虚之阳,以助阳气的生长,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疾病痊愈的目的。因此,在夏天对某些“冬病”进行治疗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哪些疾病可用“中医冬病夏治法”治疗呢?
一、哮喘
哮喘常于冬天发作。
根据祖国医学“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哮喘不常发作的夏季,对脾肾阳虚、夏轻冬重的慢性哮喘患者,可采取温补脾肾的治法,以扶正固本,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临床常用的验方有“中医冬病夏治咳喘膏”。
这种药膏的制用方法是:取炙白芥子、元胡各7克,甘遂、细辛各4克。先将上药共研细末,再将其用生姜汁调成膏状,然后将药膏均匀地敷于患者背部两侧的肺俞、心俞、膈俞三对穴位上,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贴敷时间为每年的初伏日、中伏日、末伏日共3天。每次贴敷4-6个小时,一般可连续贴敷3年。
五、冻疮
该病多在寒冷季节发作。患者可在三伏时节进行治疗。方法是:取桂枝25克,红花、紫苏叶、附子、荆芥各10克,生姜30克。将上药一起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然后用此药液熏洗患处。每日1剂,一般10天为一个疗程。
二、肩周炎
该病又叫“五十肩”、“冻结肩”,其主要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肩周疼痛,且伴有肩关节外展及其外旋功能受限。中医认为,该病多因人体的肾气不足、气血渐亏,加之长期劳累或受凉而形成。
在夏天,一般对该病患者可采取补气血、益肝肾、温经络、祛风湿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可将独活寄生汤加减后用水煎服。其主要方药有:独活9克,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音交)、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克。同时,患者还可采取外治法进行治疗。方法是:取葱汁、姜汁、蒜汁各150毫升,凤仙花汁50毫升,米醋150毫升,面粉30克,牛皮胶60克。先将葱汁、蒜汁、姜汁、凤仙花汁及米醋放入锅内煎煮,煎成浓汁后再加入牛皮胶及面粉,继续煎至膏状为止。然后将药膏分别贴敷于患者患侧的肩髃(音余)、肩髎(音辽)及曲池穴上,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10天为一个疗程。
四、风湿性筋骨痛
该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其病变部位主要在颈肩、腰背、肘关节、腕关节和膝关节等处。患者主要有关节酸痛的症状。治疗该病应以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为主,可在夏天采取如下方法进行治疗:
取生首乌、生川乌、山奈各2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后置于棉垫上,再将棉垫敷于患处并用胶布固定,然后用热水袋在棉垫外热敷。患者可每日敷1次,15天为一个疗程。关节灼热肿痛者忌用。
三、膝骨性关节炎
该病是人体的一种退行性病变,其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该病一般在冬春和秋冬交界时期较重,而在夏季较轻。在临床上,患者可在每年的夏季用中药热敷的方法进行治疗。方法是:取透骨草、伸筋草各30克,苏木、海桐皮各20克,嫩桑枝、威灵仙各15克,红花、鸡血藤、白芷各12克,乳香、没药、川乌、草乌、秦艽、全当归各9克。先将上药用布包裹后放入锅中,加入1000克的清水煎煮40-50分钟后取出药包,然后将两条毛巾浸于药液中,待药液温度晾至38-42摄氏度时,取出毛巾将其敷于患处。每次敷30-40分钟(要保证药液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8-42摄氏度)。
患者每日可敷1-2次,每治疗一周后,要间隔2天时间,21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每剂药可连用2-3天。
(查看评论) |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