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新闻 > 生活小常识

教学方法心得10篇

时间:2022-08-02 17:38:55

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下面是范文模板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学方法心得,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方法心得10篇

教学方法心得1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立足训练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热爱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爱美的情趣,健康的个性,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丰富的想象能力。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8年,在不断的摸索中寻求好的教学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以读为主精讲多读”。

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主要是识字;中年级是词语句子;高年级是段篇章。大量的识字,词语句子的教学,段篇章的讲解都要在阅读中进行,故小学语文课又称之为阅读课。朗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就是引导学生朗读好课文,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学会说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老师范读课文很重要。要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读得响亮,读出感情来,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老师的朗读要让学生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地感觉,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在范读的同时教学生字新词,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学认会生字在老师的范读中理解新词。

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老师点拨迷津很关键。要点在关键处,拨在疑难处。朗读技巧的训练是指导朗读的重点,老师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语言的表现形式,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应当怎么读,不应当怎样读等。让学生既有情感的认识,又有情理的指导,理解地朗读课文。要让学生知道各种标点符号所表示的不同时间的停顿,知道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说话的意图感情作适当的强调的停顿。还语音语气声调速度节奏都要根据课文内涵感情色彩有和语言结构作恰当的明确的指点。学生容易读错读偏的字词句老师要拨教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读正确的理解的有感情的朗读好课文,才能把学生引入文之中,体会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帮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课文中的字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

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形式要灵活多样。小学语文教学多安排时间读书,这是个好办法,但一定要注重读的方式和方法,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课堂上除了老师的范读和引读外,应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实际,恰当运用学生默读齐声朗读个人朗读分组朗读提问朗读扮角色朗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方法。还要把朗读和复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用课文的字词句说自己的话,讲自己的事,这样可以诱发学生朗读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第8课《我不能失信》是篇阅读课文。笔者教学时先提出“《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怎样的一个故事传说?”“宋庆龄小时候的这个故事传说使我们懂得了什么?”两个问题,范读了一遍课文,然后作了些朗读技术指导,并提醒学生阅读时注意体会“忘记”和“失信”有什么区别。

读后,将这三个问题提问学生,几乎全班的学生都举手了。有的说:“这篇课文记述了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传说。”有的说:“这个故事传说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有的说:“‘忘记’是说了的话记不起来了,‘失信’是答应别人的事不去做。”学生在阅读中,该掌握的词句理解了,该懂得的道理明白了,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文章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讲读课文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我国语文教育史上有一句千古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书读熟了,文章的意义自然就理解了。小学语文课本词语虽不深奥,却用得很到位。老师的讲解只能点到为止,讲多了学生接受不了,讲深了学生理解不了,甚至只能是老师越讲越糊涂,学生越听越朦胧。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反复的朗读,达到意会,引导进行言语的感知,使他们懂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者情感的丰富。

讲读课文,要以读为主,精读多读。可以这样说,课文的思想性,教育意义,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包含在课文中的。老师在讲读课文时要精讲多读,读讲结合。读中有讲,讲中有读。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语。

南宋教学家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有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之岂不到乎?因此,在要求学生朗读时应该集中注意力,用心思考,把朗读跟理解相结合起来。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一课时,笔者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指导学生读。先告诉学生,《灰雀》一课写的是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发生的事情。提出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让学生带着思考,细听老师朗读课文。接着教学生字新词,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如何把握好有关的字词句,指点哪些地方要用怎样的语气,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布置学生像老师范读课文那样朗读全文。再就提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和爱护?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男孩的诚实和天真?这样三个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因这课书对话比较多,为培养学生的口头发表能力,就组织分人物进行对话朗读。通过这些形式的朗读,学生掌握了字词学会了对话,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在老师提出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想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爱护大自然,珍惜生命。”有的说:“诚实做人,知错就改。”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熟读课文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小学从三年级起开始习作,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唐代诗人杜甫自有感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后人又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小学生“读书破万”“熟读唐诗三百首”,实在没有必要和可能。但熟读课文,积累一些妙词佳句,学会谋篇布局,为写作打下基础是非常必要的。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出自名家之作,是引导学生入门习作的最好学习素材,让学生先“吃透一本”,再“触类旁通”,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就能就能触景生情,就能把文章写好。

所谓满分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指导小学生满分作文要从培养学生说话开始,要把读与说,说与写有机结合起来。阅读重在吸收,说话重在倾吐,写作重在运用。读是写的基础,读是写的前提,读是写的培训。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课文这个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小学三年级语言上册有课《秋天的雨》,作者用诗的语言,诗的感情,描述了秋天的特点,带给人们秋天美的感受。教学时老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带着课文描写了秋天哪些特点,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两个问题读好课文,熟读课文。学生掌握了课文词汇和写作方法,储存在脑子,到时候写类似文章就能运用自如。笔者教学这篇课文后,组织学生到贵港天平山国家森林公园搞了一日春游,回校后布置学生以这次春游为内容,自由命题写篇满分作文。有个学生以《春风》为题,模拟《秋天的雨》写了一篇文章,写出了春风把温暖带到人间,把温暖送给大自然,把温暖洒向田野所发生的种种变化,描述了春风吹拂,万物生机,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示了春天的美。这虽然是模仿,却也走出了原文,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了不起的成绩。

综合上所述,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只有抓住以读为主,精讲多读,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进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教学方法心得2

《小学音乐课中节奏教学方法初探》这篇文章中笔者主要阐述了一下几点教学理念:一、何为节奏?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是掌握旋律的基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节奏。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是构成音乐时间的实质,是音乐的核心和骨骼。不同的音乐形象需要特定的节奏形态来完成。三、通过教学案例分析来阐述小学音乐课中一些实用的节奏教学方法。

结合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准确的把握好节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音乐教学中有针对性进行节奏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作合奏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培养学生独立的识谱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等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是音乐教学基础内容之一。

因此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节拍感、节奏感,是学生学习音乐所应具备的技能,是进入音乐艺术殿堂的第一步。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学习节奏、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可以在律动中让学生感知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也可以在音乐游戏中渗透节奏训练,巧妙设计节奏教学;其次可以在歌唱欣赏活动中贯穿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以及在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中,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教学方法心得3

由于个人业务成长的需要,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教育类的书《有效教学方法》。仔细阅读后,深深地体会到作为老师若想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将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要具备相当的素质。

阅读至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之后”,我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1、清晰授课:突出教学重点时,教学语言要易于理解;概念教学时要清晰、规范;规律教学时要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实验教学和习题教学要让学生明晰步骤与方法。

2、多样化教学:本人依据理解提出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教师提问。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精细设计提问的环节、调控课堂的气氛等。

第二,学生回答。可以是口头的表达,也可以是书面上的,对于观点或解题思路不一致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辩论、讨论,让学生在碰撞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认识清楚。此外,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将学生回答问题的信息予以放大,既使学生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又让学生有成就感。

第三,小组合作。合作为个人成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小组成员内的合作将学生的行为集中在完成教学中的既定任务。而小组与小组之间,通过相互竞争、相互“较劲”,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益。

3、任务导向:教师提出待定课题,布置给全体同学或分解成多个不同的“单元”,以任务的形式,因“任务而导”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学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这一关键行为,致力于增加学生学习学术性科目的时间。它与教师的任务导向和内容覆盖面相关。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

如何办呢?教学刺激之后立即诱发理想行为;在一种非评价性的气氛中提供反馈机会;必要时使用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使用有意义的口头表扬;监督课堂作业,在独立完成练习期间频繁地检查进展情况。

5、确保学生成功率。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在每组教学刺激后,要安排练习或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才能得到发展。学习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教师的职责。有效学习必然是自主学习,有效教学策略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教学策略。

不可否认,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并不是在空谈什么素质教育,而是在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名真正能发挥自身价值的教师。

教学方法心得4

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就必须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发展。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身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运用了三种主体性教学方法。

一、愉快教育法

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重要。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了,学生自然地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也就会自然地形成。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减轻学生心灵重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情感交流活动比较多,在教学中,要注意这种值感的交流作用。如在上音乐课之前,我经常用录音机播放音乐,或面带微笑和学生轻松地谈话,或敲一敲打击乐器等。一上课,我以亲切随和的教态和学生一齐听着音乐参与做律动,这样创设了一种愉悦、合作的学习气氛,而学生在一种激奋情感的驱使下,很快产生了投入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情感的心理需求,这就为后一环节的教学,作了情感上的铺垫。如在教第一单元《动画城》中《小机灵的歌》一课时,教师弹奏《西游记》插曲《一个师傅仨徒弟》,在导入新歌时教师说:“难听出来了,这是哪部动画片的插曲?如果听出来,就跟着音乐模仿一下动画片人物的动作。”教师弹着学生熟悉的《西游记》插曲,学生都很认真地听,有的学生走到台前模仿起孙悟空、猪八戒的动作,嘴里还不由自主地唱了起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学生比较喜欢看动画片,喜欢片中的人物,教师在创设了让学生进行音乐体验的氛围后,又调动他们的音乐学习经验,用较为熟悉的《西游记》插曲引人,进行了情感与音乐经验的双重铺垫。当学习《小机灵的歌》时,学生就能很快地投入到旋律的感受中去。

二、主动参与,积极交往法

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和学生平等相处,有了真挚的情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愿意接近老师,愿意袒露自己的思想。教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亲切和蔼的教态,都是对学生的信赖。有了平等和谐的音乐氛围,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愿意去表现自己,才能主动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如在一年级实验班有一个男同学,上音乐课不愿唱歌,不愿跳舞,非常腼腆,老师走到他跟前,拉着他的手做律动他也不做,教他唱歌他还是不唱,最后我鼓励他上课坐得那么好,听得那么认真,肯定在心里早已经听会了,看会了,然后我让组里的其他学生唱歌,让他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结果他不但不为难,接过乐器伴奏起来,效果很好,我及时鼓励他,最后他不但用打击乐器伴奏而且还唱起了歌,这时全体学生为他鼓掌,这次鼓励,使这个学生以后积极地参与到了音乐活动中。

三、激趣表现法

只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在课堂上有时我这样提问:“老师和你一起唱这首歌好吗?”“有谁愿意上台来表演一下?”“你挑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一下。”等等,用这种平等、友好的态度,学生容易接受,乐于表现。在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研究怎样表现歌曲时,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表现方式。在分组展示时,有的学生选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用不同乐器未同一节奏,或用相同乐器击不同节奏;有的用表演动作表现歌曲;有的用不同演唱形式演唱歌曲(二人对唱、小组对唱、领唱等),还有的用图画、色彩表现歌曲等,形式丰富多彩,这样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个性,并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我调控能力、独立判断决断能力、自学能力,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了竞争意识、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了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还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总之,学生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在这个内化过程中,我们必须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方法有很多,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探讨。

教学方法心得5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学情境的关注,是目前教学模式构建中的重点话题,也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探索的课题。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凭借教材,顺应儿童心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创设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创设情境的含义:

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一定发展的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创设情境的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利用没有固定的方法,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设施及教师本人素质,选择恰当的创设情境的途径。那么,如何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依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如下几种途径。

1.语言描绘情境。

即教师运用语言的渲染、描述和感化作用,创造出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和鼓动性的“情绪环境”,以拨动或震撼学生的心弦。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随着低沉悲痛的哀乐响起,教师以沉痛哀伤的.语言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景,让学生心灵与十里长街上的人们产生碰撞,从而领悟到人们对总理的无比爱戴和深切悼念,为后文作了铺垫。

另外,教师的示范朗读,学生的感情朗读也是借助语言来再现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内容和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如教学《荷花》第四自然段,我作了如下的设计:

师(导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我看到了——

生(补足读):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我听到了——

生: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这样,在师生共创的情境中,学生情感的火花被点燃,丰富的想象被激活,不知不觉地沉浸在文本描绘的美好景色中。

以语言描绘为主的情境创设,可以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要求教师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能诱发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感知所学的文本材料。

2.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如教学《画杨桃》一文时,针对本地孩子不熟悉杨桃这种热带水果的实际,我特地把杨桃带到课堂并指导学生观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不同”有了感性认识,在豁然顿悟中理解了文中的“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事实就是的做法,同学们嘲笑“我”是错误的道理。

用实物演示情境,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让学生来展示。

3.电脑模拟情境

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幻灯机、投影仪等现代教学设备进入课堂,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有利条件。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可以将文字、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机集成,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再现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并达到“感知、理解、运用”的目的。

如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课文讲述的是1998年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由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历与课文内容有很大距离,我以刚刚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导入,结合视频、图片,在声与画的渲染下,把学生的思维拉向地震的惨烈现场。学生一下子被影片中山崩地裂、惊心动魄的地震画面感染了,为后文学生体会父亲在废墟中挖掘的艰难做好了铺垫。

4.图画再现情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仅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样也揭示了文与画之间的关系。文与画是相通的。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使文本具体化、形象化,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征。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指导观察,加上声情并茂的讲述,便于学生充分地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如《月光曲》一文中,《月光曲》的内容是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我是这样设计训练的:把皮鞋匠的联想概括为三个层次:(1).月亮升起,海面平静;(2).月亮升高,穿过微云;(3).月亮高照,风起浪涌。这三个层次用简笔画展示如下图。再通过朗读感受意境,加上教师点拨,归纳出皮鞋匠联想的三个画面内容分别表现了乐曲不同的旋律:“徐缓清幽”---“逐渐增强”---“激昂有力”,乐曲的变化反映了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变化:理解---同情---激动。

5.角色扮演情境

角色扮演就是用演出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体验感情,感悟语言文字,温习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如低年级汉语拼音的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若创设角色扮演的情境,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声母,另一部分学生扮演韵母,他们各自戴上对应的头饰找朋友。表演声母的同学,遇见表演韵母的同学说声:“你是我的朋友。”然后彼此拼读出音节。这样的扮演,让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教学效果倍增。

6.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联想和想象的艺术,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教师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创设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和鼓动性的“情绪环境”,往往能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至始至终奏响哀乐,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整节课让学生沉浸在悲伤和哀痛之中,在朗读和感悟中对周总理的怀念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利用没有固定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设施及教师本人素质,选择适当的创设情境的途径。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学方法心得6

本学期吴忠市教育局提出对我市中小学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我校也掀起了学习课标,学习教材和教法的热潮.
20__年寒假,我校集中教师开展“双册教材教法学习活动”。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受益非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例如各个学段的目标更明确了,驾驭教材的能力提高了等。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

1、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读课文。

首先以一位普通的读者的身份去读,理解它的内容,理解它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文章所含蕴的哲理和所表现的情感,理解作者认识事物的观点方法,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其次从学生的身份去读课文;了解学生对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哪些是熟悉的,哪些是陌生的;积累水平生活体验与课文有哪些相同或差异之处,以便确立今后的备课路向。

2、钻研教材,选准好切入点。

抓好切入点,选准切入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切入点的选择主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的需要,以及学生学习、阅读的规律而确定。

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有人说:“语文是灿烂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古筝,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如今新课程更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追求空间,课堂教学自主性和自由度的加大,课堂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自由度也随之扩展。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本人认为: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

三、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阅读教学要有基本式,如,叶圣陶先生提出的预习──报告和讨论──练习的模式;如,自学──指导──练习的“学、导、练”教学模式;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的“整、分、整”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更要有因文而异、因需而异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针对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可以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和学生零距离,心贴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潜心感悟。

对于童话、寓言,可以采用“初读,知顺序──熟读,记语言──再读,演一演”的教学模式。

对于有值得探究的问题的课文,可以用少量整合的问题为导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对于写法有特点,且学生学得来、用得上的课文(如,简单的说明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

对于适合习得某些学法的课文,可以采用“方法渗透,方法领悟,方法小结,方法运用”的教学模式。

对于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可以采用“一读读通课文,二读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感受”的教学模式,体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精神。

对于“综合性学习”,应体现体验、合作、探究的精神,抓好“设计方案,分组活动,辅导交流,展示成果,小结收获”几个环节……

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课前一定要吃透教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文本的过程,既要平等互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对文本探究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心灵产生碰撞,达成情感上的共鸣,收到预期的成效。最后感谢我校开展的“双册教材教法学习活动”,帮助我们青年教师快速健康的成长。

教学方法心得7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如何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我们认为,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以现代教学论思想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具体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选择。

1、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进行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从教学的目的任务出发,在考虑新授课,复习课,还是综合课,考核课,室內课,还是室外课的前提下,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新授课,一般采用完整法与分解法、语言法、直观法等。又如复习课,可采用练习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游戏法和比赛法等。

2、根据教学內容特点进行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是教学方法的直接性对象,选择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性质、特点、难易程度、前后的联系等进行选择。如对技术动作相对较复杂的动作,可先采用分解法进行教学,然后逐歩过渡到用完整法进行教学。而对技术动作结构相对独立,动作细节紧密的动作,就不宜采用分解法进行教学,否则就会破坏动作的完整性,影响教学效果。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学生是体育教学方法的实施对象。因此,选择教学方法必须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体育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知识储备、运动技能的水平、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心理状态出发。低年级学生的运动能力及体能状况相对较差,兴趣易发生多变,注意力不能保持持久,思维以感性直观形象为主。所以在选择教法时,应以直观法、游戏法和比赛法为主,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以培养和激励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动机。初中年级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认知水平有所提高,体育基本知识、体能和运动能力及运动经历有了较大的发展,注意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对体育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主动性。

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把直观法、语言法等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运用,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体育的基本知识、体能和运动能力、运动经历有了很大的发展,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强。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宜采用语言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并有机地把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以发展学生独立获取运动技能、技巧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根据教师本身的素养条件进行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只有适应教师的素养条件,才能为教师所掌握,才能发挥其作用。有的教学方法虽好,但教师缺乏必要的素养,自己亦驾驭不了,仍然不能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如直观法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不能正确掌握示范的目的、示范的时机、位置与方向,并很好地和讲解相结合。那么,最好的直观教学法也不会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学方法心得8

20__年4月22日,我认真观看了曾老师关于“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和实操指南”的讲座。老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第一,阅读素养;第二,阅读目标;第三,阅读的乐趣,来自讨论和分享。其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阅读——细,是一个关键的角度。

一、关注文本的细节,引导学生去感受整本书阅读。

通过书中的细节,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文章的事例,可以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细节;通过使用文本的核心细节,可以让学生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因为精彩的文学作品,是会隐藏细节的。引导学生品读这些细节,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

二、关注阅读目标的细分,促进学生去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阅读策略是为学生达成阅读目标服务的。阅读的目标分为学段阅读目标、学期阅读目标、单本阅读目标、阅读任务目标等。文本的阅读细分要有目标,否则文章就会显得无力。阅读目标要细分,要结合每个年龄阶段,进行具体安排,要想让学生的阅读技能呈现螺旋上升,就需要有一系列细分的目标。

三、慢慢地读,从中去建立推理策略。

曾老师建议老师们一个文本至少要读3遍,崔老师也提到讲《草房子》的老师读了20多遍。通过慢慢地读文本,教师才能够去关注到导语、情节、人物、主题、写作等阅读教学的策略。我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许多书是多少年前读过的,仅凭记忆中的那个轮廓,是难以做到细读的。

假期,我自己慢慢地读《红楼梦》,结合《蒋勋说红楼梦》这个系列的书,帮助我对这本书才有了新的认识。慢慢地读,教师需要,孩子也是需要的。曾老师的讲座中,提到了阅读既是孩子灵光乍现,也是教师自身的感染成长。结合自己读书过程,我很认可这个观点,而且也陶醉在实践的路上。

通过观看这次讲座,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可以在复学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假期,我布置了学生阅读四大名著,孩子们选择《西游记》的最多,男孩子也有很多选择《三国演义》、《水浒传》,但是女生极少选择读《红楼梦》。

我希望孩子们在家的日子里多读名著,我希望通过我的“细”读,可以让学生在整本书的阅读中,收获满满......

教学方法心得9

一、提高课堂教学的策划者──教师自身的素质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的示范者,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尤其是我在研究小学英语分组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学,教师的位置转换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导”、“导向”的作用。因此,教师自身的素质高低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必然的联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新科技的出现与运用,英语语言也在发展变化。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巩固专业知识,感受时代信息,接受新知识。在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有效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以科学研究者的角色去观察和研究发现最佳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了解学生,研究学生,随时反思自己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适时调整,使教师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统一,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目标。

二、了解研究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教学主体,只有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为此,在教学的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让他们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课堂上多给学生机会锻炼动口能力,更多地让他们参与到其中,运用有趣的实物、简笔画或幽默的语调、动作、表情等,必能使他们的兴趣盎然。还有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提高对知识的吸收率。

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但一开始我就碰了钉子。在讲授第一课的时候,我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了一堂自认为明白易懂而又不死板的课,认为教学效果如期理想,怎知小测出来才知道不如人意。后来听同学们反应,才了解到我讲的口语大部分同学听不懂,声音也太小,以致于后排的同学根本听不清楚;而教学的部分内容同学们以前从来未接触过。从而可知,我在上课前根本没有了解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这一次,我明白了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于是,我开始了解并分析我班学生的情况:一方面,我班的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一开始就采用较深的全英授课,同学们还无法适应。另一方面,虽我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中下层面也广,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由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还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三、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求实效,创建有特色的课堂教学

1.亲和力

我们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既要正视现实,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学生的自尊,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对待学生应该保持民主、

热情、关爱、宽容的心态,消除学生的敬畏心理和胆怯感。用名人轶事,滴水穿石来鼓励学生勤奋苦读。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希望,体验成功的快乐。在课堂上运用微笑教学,增强教师的亲和力,会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亲和力的强弱,与教师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它包含了教师的品德、资历、才能、情感以及个人的人格魅力等因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教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时,就会对学生产生自然性影响力,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的语言

英语课堂上教师教学语言要丰富有趣,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应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学生未达到一定水平,盲目追求全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就会适得其反,教师讲得热烈,学生不来劲,就像云里雾里坐飞机。如果我们英汉结合,偶尔穿插一些笑话、幽默,课堂就会生动有趣,学生乐学。因此,课堂语言的使用要适当使用母语,从英汉交叉,到全英语教学。一定要切合实际,循序渐进,让学生能接受,又有所提高,要讲求实效。

英语是语言。因此,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晨读和早读我都坚持下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讲解,让学生及时消化。

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分析得失,经过努力,我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我明白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今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更好地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如何提高教学班的英语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教学方法心得10

近日,我园进取开展了学习《教师十不准》活动。经过学习教师工作“十不准”,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我深有感触。

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师德师风是校风的灵魂。师德建设必须贯穿于教育行政工作和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

教师十不准的核近心问题为师德问题,师德的核心问题是"爱",这种"爱"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它表此刻:当幼儿受到挫折、处境困难的时候,给幼儿以同情、关怀、体贴和帮忙;当幼儿生病的时候,主动嘘寒问暖,送药送饭;对待幼儿的提问,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地给予解答;尊重每一位幼儿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我们应对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把幼儿看作学习、生活的主人;对幼儿严格要求,帮忙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统一齐来。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师的职责不仅仅要做好保育工作。同时,要更进取主动的教育好孩子,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身的每一句言谈做起。时时刻刻的严格要求自我。做到对得起家长,也对得起我们自我的师德心。家长将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就是孩子的父母,要每时每刻去关心和热爱幼儿的一举一动。

总之,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我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我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完美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我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着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查看评论

【本文标签】

用户评论

教学方法心得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