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药酒 > 壮阳药酒配方

柴胡

时间:2022-08-27 13:00:54

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对柴胡的植物形态多有记述。《本草图经》载:“(柴胡)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紫……七月开黄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二月八月采根。”并有附图5幅。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图,以及《本草纲目》的竹叶柴胡图,《救荒本草》的柴胡图,均为柴胡属植物。
基本信息
t01eb953b63959563b5.jpg


    中文名

    柴胡

    学名

    Bupleurum chinense

    别称

    地熏、茈胡、山菜

    二名法

    Bupleurum chinense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伞形目

    科

    伞形科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

扩展阅读
本草纲目-茈胡
更多>>

「释名」
地熏(《本经》)、芸蒿(《别录》)、山菜(《吴普》)、茹草(《吴普》)。
恭曰∶茈,是古柴字。《上林赋》云茈姜,及《尔雅》云茈草,并作此茈字。此草根紫 色,今太常用茈胡是也。又以木代系,相承呼为柴胡。且检诸本草无名此者。
时珍曰∶茈字,有柴、紫二音。茈姜、茈草之茈,皆音紫;茈胡之茈,音柴。茈胡生山 中,嫩则可茹,老则采而为柴,故苗有芸蒿、山菜、茹草之名,而根名柴胡也。苏恭之说殊 欠明。古本张仲景《伤寒论》,

「集解」
《别录》曰∶茈胡,叶名芸蒿,辛香可食。生弘农川谷及冤句。二月、八月采 根,曝干。弘景曰∶今出近道,状如前胡而强。《博物志》云∶芸蒿叶似邪蒿,春秋有白 , 长四、五,香美可食,长安及河内并有之。恭曰∶伤寒大小柴胡汤,为痰气之要。若以芸 蒿根为之,大谬矣。颂曰∶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 青紫坚硬,微有细线。叶似竹叶而稍紧小,亦有似斜蒿者,亦有似麦门冬叶而短者。七月开 黄花。根淡赤色,似前胡而强。生丹州者结青子,与他处者不类。其根似芦头,有赤毛如鼠 尾,独窠长者好。 曰∶茈胡,出在平州平县,即今银州银县也。西畔生处,多有白鹤、绿 鹤于此飞翔,是茈胡香直上云间,若有过往闻者,皆气爽也。承曰∶柴胡以银、夏者最良, 根如鼠尾,长一、二尺,香味甚佳。今《图经》所载,俗不识其真,市人以同、华者代之。
然亦胜于他处者,盖银、夏地方多沙,同、华亦沙苑所出也。机曰∶解散用北柴胡,虚热用 海阳软柴胡为良。时珍曰∶银州,即今延安府神木县,五原城是其废迹。所产柴胡长尺余而 微白且软,不易得也。北地所产者,亦如前胡而软,今人谓之北柴胡是也,入药亦良。南土 所产者,不似前胡,正如蒿根,强硬不堪使用。其苗有如韭叶者、竹叶者,以竹叶者为胜。
其如邪蒿者最下也。按∶《夏小正月令》云∶仲春芸始生。《仓颉解诂》云∶芸,蒿也。似 邪蒿,可食。亦柴胡之类,入药不甚良,故苏恭以为非柴胡云。近时有一种,根似桔梗、沙 参,白色而大,市人以伪充银柴胡,殊无气味,不可不辨。



「修治」
曰∶凡采得银州柴胡,去须及头,用银刀削去赤薄皮少许,以粗布拭净 ,锉用。勿令犯火,立便无效也。

「气味」
苦,平,无毒。《别录》曰∶微寒。普曰∶神农、岐伯、雷公∶苦,无毒。大 明曰∶甘。元素曰∶气味俱轻,阳也,升也,少阳经药,引胃气上升。苦寒以发散表热。杲 曰∶升也,阴中之阳,手足少阳、厥阴四经引经药也。在脏主血,在经主气。欲上升,则用 根,以酒浸;欲中及下降,则用梢。之才曰∶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时珍曰∶ 行手、足少阳,以黄芩为佐;行手、足厥阴,以黄连为佐。

「主治」
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本经》)。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 痹拘挛,亦可作浴汤(《别录》)。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劳乏羸瘦,下气消食, 宣畅气血,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之良(甄权)。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 痰止嗽,润心肺,添精髓,健忘(大明)。除虚劳,散肌热,去早晨潮热,寒热往来,胆瘅, 妇人产前、产后诸热,心下痞,胸胁痛(元素)。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 痛眩运,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 余热,

「发明」
之才曰∶茈胡,得茯苓桔梗大黄石膏、麻子仁、甘草、桂。以水一斗, 煮取四升入硝石三方匕,疗伤寒寒热头痛,心下烦满。
颂曰∶张仲景治伤寒,有大、小柴胡,及柴胡加龙骨、柴胡加芒硝等汤,故后人治寒热, 此为最要之药。
杲曰∶能引清气而行阳道,伤寒外,诸有热则加之,无热则不加也。又能引胃气上行、 升腾而行春令者,宜加之。又凡诸疟,以柴胡为君,随所发时所在经分,佐以引经之药。十 二经疮疽中,须用柴胡以散诸经血结气聚,功与连翘同也。
好古曰∶柴胡能去脏腑内外俱乏,既能引清气上行而顺阳道,又入足少阳。在经主气, 在脏主血。证前行则恶热,却退则恶寒。惟气之微寒,味之薄者,故能行经。若佐以三棱、 广术、巴豆之类,则能消坚积,是主血也。妇人经水适来适断,伤寒杂病,易老俱用小柴胡 汤,加以四物之类,并秦艽牡丹皮辈,为调经之剂。又言妇人产后血热必用之药也。
宗 曰∶柴胡,《本经》并无一字治劳,今人治劳方中鲜有不用者。呜呼!凡此误世甚 多。尝原病劳,有一种其脏虚损,复受邪热,因虚而致劳,故曰劳者牢也,当须斟酌用之。
如《经验方》中治劳热青蒿煎之用柴胡,正合宜尔,服之无不效,热去即须急止。若或无热 ,得此愈甚,虽至死,人亦不怨,目击甚多。《日华子》又谓补五劳七伤,《药性论》亦谓 治劳乏羸瘦。若此等病,苟无实热,医者执而用之,不死何待?注释本草,一字亦不可忽。
盖万世之后,所误无穷,可不谨哉?如张仲景治寒热往来如疟状,用柴胡汤,正合其宜也。
时珍曰∶劳有五劳,病在五脏。若劳在肝、胆、心,及包络有热,或少阳经寒热者,则 柴胡乃手足厥阴、少阳必用之药;劳在脾胃有热,或阳气下陷,则柴胡乃引清气、退热必用 之药;惟劳在肺、肾者,不用可尔。然东垣李氏言诸有热者,宜加之;无热,则不加。又言 诸经之疟,皆以柴胡为君。十二经疮疽,须用柴胡以散结聚。则是肺疟、肾疟,十二经之疮 ,有热者皆可用之矣。但要用者精思病原,加减佐使可也。寇氏不分脏腑经络、有热无热, 乃谓柴胡不治劳乏,一概摈斥,殊非通论。如《和剂局方》治上下诸血,龙脑鸡苏丸,用银 柴胡浸汁熬膏之法,则世人知此意者鲜矣。按∶庞元英《谈薮》云∶张知 久病疟,热时如 火,年余骨立。医用茸、附诸药,热益甚。召医官孙琳诊之。琳投小柴胡汤一帖,热减十之 九,三服脱然。琳曰∶此名劳疟,热从髓出,加以刚剂,气血愈亏,安得不瘦?盖热有在 皮肤、在脏腑、在骨髓,非柴胡不可。若得银柴胡,只须一服;南方者力减,故三服乃效也 。观此,则得用药之妙的矣。寇氏之说,可尽凭乎?

「附方」
旧一,新五。
伤寒余热∶伤寒之后,邪入经络,体瘦肌热,推陈致新,解利伤寒时气伏暑,仓卒并治, 不论长幼。柴胡四两,甘草一两。每用三钱,水一盏,煎服。(许学士《本事方》)小儿骨热∶ 十五岁以下,遍身如火,日渐黄瘦,盗汗,咳嗽烦渴。柴胡四两,丹砂三两。为末, 猪胆 汁拌和,饭上蒸熟,丸绿豆大。每服一丸,桃仁乌梅汤下,日三服。(《圣济总录》)虚劳 发热∶柴胡、人参等分。每服三钱,姜、枣同水煎服。(《澹寮方》)湿热黄胆∶柴胡一两, 甘草二钱半。作一剂,以水一碗,白茅根一握,煎至七分,任意时时服,一日尽。(孙尚药 《秘宝方》)
眼目昏暗∶柴胡六铢,决明子十八铢。治筛,人乳汁和敷目上,久久夜见五色。(《千 金方》)
积热下痢∶柴胡、黄芩等分。半酒半水煎七分,浸冷,空心服之。(《济急方》)



「主治」
猝聋,捣汁频滴之(《千金》)。
展开
目录    
1基本信息
2药材相关
    
3植物属性
4品种分类
    
5现代研究
6做法指导
折叠
编辑本段
基本信息
折叠
概述

《神农本草经》注:气味苦、平,无毒。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对柴胡的植物形态多有记述。《本草图经》载:“(柴胡)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紫……七月开黄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二月八月采根。”并有附图5幅。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图,以及《本草纲目》的竹叶柴胡图,《救荒本草》的柴胡图,均为柴胡属植物[2]。
折叠
简介

药名:柴胡
北柴胡北柴胡

汉语拼音:Chái Hú

拉丁名:Radix Bupleuri

别名:茈胡、地薰《神农本草经》、山菜、茹草《吴普本草》,柴草《品汇精要》。
折叠
编辑本段
药材相关
折叠
药材简述

柴胡-原植物药名:柴胡

柴胡柴胡

汉语拼音:Chái Hú

别名:茈胡、地薰《神农本草经》、山菜、茹草《吴普本草》,柴草《品汇精要》。  拉丁名:Radix Bupleuri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胆经,具疏肝利胆、疏气解郁、散火之功效。[2]
折叠
功能主治

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折叠
用法用量

煎服,3~10克。解表退热用量宜稍重,且宜用生品。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举陷可生用或醋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生态环境:生于沙质草原、沙丘草甸及阳坡疏林下。
柴胡柴胡
折叠
来源产地

资源分布:原产中国,主产于湖北、四川等地。朝鲜、日本、苏联也有分布。

药材基源:该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或全草。按性状不同,前者习称“北柴胡”,后者称“南柴胡”。  北柴胡
折叠
采收炮制

采收储藏: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切段,晒干。全草则在春末、夏初拔起全草晒干

炮制:拣去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泥沙,捞出,润透后及时切片,随即晒干。醋柴胡:取柴胡片,用醋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醋吸尽并微干,取出,晒干。(每柴胡100斤,用醋12斤) 鳖血柴胡:取柴胡片,置大盆内,淋入用温水少许稀释的鳖血,拌匀,闷润,置蜗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每柴胡100斤,用活鳖200个取血)

醋柴胡:取柴胡片,照醋炙法炒干。
折叠
性状鉴别

北柴胡 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 ,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 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 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折叠
理化鉴别

1.取该品粉末0.5g,加水10ml,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 

2.取该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80℃水浴回流1 小时,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5ml,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各含0.5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乙醇-水(8:2: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40%硫酸溶液,6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黄色荧光斑点。
折叠
药材炮制

1.柴胡 将原药除去杂质、残茎及须根,洗净,润透,切成约4毫米厚片,干燥,筛去灰屑。  柴胡(图)

2.醋柴胡取柴胡片加米醋拌匀,吸尽,闷润,用文火炒干。每100公斤柴胡片,用米醋20公斤。

3.鳖血柴胡 先将鳖血与黄酒混和,滤过,再与柴胡片拌匀,吸尽,闷润,晒干或低温烘干。每10公斤柴胡.用鳖血1.25公斤、黄酒1.25公斤。炮制研究进展:略
折叠
药材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炮制品贮于干燥容器内,密闭。
折叠
编辑本段
植物属性
折叠
形态特征

柴胡-植物形状多年生草本,高40-85cm。主根较粗大,坚硬。茎单一或数茎丛生,上部多回分枝,微作“之”字形曲折。叶互生;基生叶倒披针形或狂椭圆形,长4-7cm,宽6-8mm,先端渐尖,基部收缩成柄;茎生叶长圆状披针形,长4-12cm,宽6-18mm,有时达3cm,先端渐尖或急尖,有短芒尖头,基部收缩成叶鞘,抱茎,脉7-9,上面鲜绿色,下面淡绿色,常有白霜。复伞形花序多分枝,顶生或侧生,梗细,常水平伸出,形成疏松的圆锥状;总苞片2-3,或无,狭披针形,长1-5mm,宽0.5-1.2mm,很少1-5脉;伞辐3-8,纤细,不等长,长1-3cm;小总苞片5-7,披针形,长3-3.5mm,宽0.6-1mm,先端尖锐,3脉,向叶背凸出;小伞形花序有花5-10,花柄长约1.2mm,直径1.2-1.8mm;花瓣鲜黄色,上部内折,中肋隆起,小舌片半圆形,先端2浅裂;花柱基深黄色,宽于子房。双悬果广椭圆形,棕色,两侧略扁,长2.5-3mm,棱狭翼状,淡棕以,每棱槽中有油管3,很少4,合生面4。花期7-9月,果期9-11月。多年生草本,高30-60cm。主根发达,圆锥形,外皮红褐色,质疏松而稍脆。茎单一或数分枝,基部留有多数棕红色或黑棕以的叶柄残留纤维。叶细线形,长6-16cm,宽2-7mm,先端长渐尖,基部稍变窄,抱茎,质厚,稍硬挺,常对折或内卷,3-7脉,叶缘白色,骨质;上部叶小,同形。总苞片1-4,针形,极细小,1-3脉,常早落;小总苞片5;线状披针形,细而尖锐;小伞形色,棱浅褐色,粗钝略凸,每棱槽中有油管5-6,合生面4-6。花期7-9月,果期9-11月。
折叠
柴胡-概述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对柴胡的植物形态多有记述。《本草图经》载:“(柴胡)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紫……七月开黄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二月八月采根。”并有附图5幅。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图,以及《本草纲目》的竹叶柴胡图,《救荒本草》、《植物名实图考》的柴胡图,均为柴胡属植物。柴胡属于灌木,一般高40–70厘米。通常从基部分出数茎,茎基部木质化,上部多次分枝。叶为宽或窄的披针形,背面具有5–7条明显突起的纵脉,基生叶和下部的茎生叶有长柄,叶片较大;茎上部的叶小,披针形或线形。伞形花序常有伞幅10–15,伞幅长2–3厘米,形成开展疏散的圆锥花序;总苞片4–6,披针形,长0.5–1厘米,宽1–3毫米,向后反折,顶端渐尖;小总苞片通常5,少数7,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毫米,宽1–2毫米,亦向后反折;花瓣淡黄色。双悬果长圆状椭圆形,油管在每棱槽中通常1条,少数2–3条。花期6–7月,果期7–8月。
折叠
编辑本段
品种分类
折叠
北柴胡

特点: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片状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1.和解少阳:用于外感发热,或邪入半表半里的寒热往来及疟疾寒热等,如(<伤寒论>小柴胡汤)、(柴葛解肌汤)。

2.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胁肋胀满疼痛,及肝郁血虚,月经不调等,如(<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

3.升阳举陷:用于中气不足,清阳下陷的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等,如(<脾胃论>补中益气汤)。

4.热入血室:妇女患外感发热期间遇到月经来潮,外邪传入血室,致寒热发作。如(<和剂局方>逍遥散)。
折叠
南柴胡

特点:根茎细,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紧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折叠
大叶柴胡

特点:叶较宽,长圆形或广披针形,小伞梗细如丝状。比小总苞长3-4倍。生于林内及灌木丛中。
折叠
狭叶柴胡

特点:主根多单生,棕红色或红褐色;茎基部常被棕红色或黑棕色纤维状的叶柄残基;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7~17cm,宽2~6 mm,有5~7条平行脉;复伞形花序多数;总苞片1~3,条形,伞幅5~13,小总苞片4~6,花梗6~15;双悬果棱粗而钝。
折叠
醋柴胡

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醋炙能缓和升散之性,增强疏肝止痛作用,适用于肝郁气滞的胁痛、腹痛及月经不调。常与枳壳香附川芎等同用。
折叠
鳖血柴胡

苦,微寒。归肝、胆经。鳖血炙能抑制升浮之性,增强清肝退热、截疟功效。常与青蒿、地骨皮、白芍、石膏知母等同用,增强表里退虚热作用。
折叠
编辑本段
现代研究
折叠
化学成分

柴胡其成分主要含柴胡皂苷(saikosapoins a、 b、 c、 d 四种),甾醇,挥发油(柴胡醇、丁香酚等),脂肪酸(油酸、亚麻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和多糖等。

还含黄酮、多元醇、香豆素和微量元素等成份。大叶柴胡的根和茎中含有柴胡皂甙a、c、d、I,含量高达3.8%,并从中分离到4种多烯炔类化合物:柴胡毒素、柴胡酮醇、乙酰柴胡毒素和柴胡炔醇。这些化合物对光、热不稳定,易氧化。柴胡毒素和乙酰柴胡毒素有剧毒,它们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3.03 毫克/千克,3.13 毫克/千克。

柴胡含挥发油有: 2-甲基环戊酮(2-Methyl cyclopentaone),柠檬烯(Limonene),月桂烯(Myrcene)、反式-葛缕醇(Trans-tarved carveol)、长叶薄荷酮(Pulegone)、桃金娘[3]烯醇(Myrtenol)、α-萜品醇(α-Terpineol)、芳樟醇(Linalool)、α-荜澄茄油烯(α-Cubebene)、反式-石竹烯(Trans-caryophyllene)、长叶烯(Longi- folene)、努特卡酮(Nootkatone)、六氢法尼基丙酮(Hexahydrofarnesylacetone)、十六酸(Hexade- canoic acid)、戊酸(Pentanic acid)、己酸(Caproic acid)、庚酸(Heptylic acid)、辛酸(Caprylic acid)、壬酸(Pelargonic acid)、2-庚烯酸(2-Heptenic acid)、2-辛烯酸(2-Octenic acid)、2-壬烯酸(2- Nonenic acid)、苯酚(Phenol)、邻甲氧基苯酚(O- Methoxy phenol)、甲苯酚(Methyl phenol)、乙苯酚(Ethyl phenol)、百里酚(Thymol)、γ-庚酸内酯(γ- Heptalactone)、γ-辛酸内酯(γ-Decalac- tone)、玛索依内酯(Messoia lactone)、香草醛乙酸酯(Vanillin acetate)等. 亦含皂甙,如柴胡皂甙(Saikosaponin)a、b、c、d及柴胡甙元(Saikogenin)E、F、G,龙吉甙元(Longispinogenin).

尚含有机酸,如油酸(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廿四酸(Lignoceric acid)以及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春福寿草醇(Adonitol)、豆甾醇(Stigmasterol)、柴胡醇(Bupleurumol)、侧金盏花醇(Adonitol)等醇类物质.此外,还含白芷素(Ange- licin).

狭叶柴胡根含皂甙、脂肪油、挥发油、柴胡醇、春福寿草醇、α-菠菜甾醇.全草还含槲皮素、异槲皮素、芦丁、水仙甙等.

北柴胡根含挥发油、柴胡醇、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廿四酸、葡萄糖及皂甙等。皂甙中有柴胡皂甙a、c、d,柴胡甙元F、E、G,龙吉甙元。另有报道,根和种子中分出柴胡甙,这是多种甙的总称。此外,根中含α-菠菜甾醇、Δ7-豆甾烯醇、Δ22-豆甾烯醇、豆甾醇、侧金盏花醇、白芷素。茎、叶含芸香甙。果实含油11.2%,其中有洋芫荽子酸、反式洋芫荽子酸和亚袖酸。 狭叶柴胡根含皂甙、脂肪油、挥发油、柴胡醇。茎、叶含芸香甙。 金黄柴胡含芸香甙、核糖醇、廿九酮、廿六醇、α-菠莱甾醇、黄酮醇类、皂甙、生物碱、抗坏血酸、胡萝卜素等。在开花、结果期,从花、叶、茎中可得到槲皮素、异槲皮甙、芸香甙、异鼠李素和异鼠李素-3-芸香糖甙。 大叶柴胡根含柴胡甙、α-菠菜甾醇、蔗糖及多炔类化合物[1]。
折叠
医学作用

【理化鉴别】

1. 取该品粉末0.5 g,加水10 ml,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

2. 薄层层析

柴胡(5张)样 品 液:称取该品粉末200 g,加甲醇800 ml,提取至甲醇近无色,减压回收甲醇,得甲醇浸膏,以乙醚脱脂后,乙醚不溶物加水溶解,除去不溶物,用水饱和正丁醇提取3次,分取正丁醇层,水洗一次,回收正丁醇至干,得总皂甙.取少量总皂甙溶于甲醇作为供试液.

对照品液:取柴胡皂甙a、c、d加甲醇溶解为对照品溶液.

展 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30∶10∶1)展开.

显 色:晾干后喷1%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试液,加热到105℃ 5 分钟显色,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
折叠
药理功用

1.解热,有效成分:挥发油(丁香酚、已酸、r-十一酸内酯和对甲氧基苯二酮),柴胡皂苷(皂苷元A)。作用:对伤寒、副伤寒疫苗、大肠杆菌液、发酵牛奶、酵母等所致发热有明显解热作用;且能使动物正常体温下降。商品柴胡煎剂2g/kg给兔灌胃,对用疫苗及温刺引起的发热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2.抗炎,有效成分:皂苷。作用:对多种致炎剂所致踝关节肿和结缔组织增生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柴胡皂甙300 mg/k

柴胡g腹腔注射,可抑制角叉菜胶、5-羟色胺、组胺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同时可使肾上腺肥大,胸腺萎缩;抑制炎症组织组胺释放及白细胞游走。

3.促进免疫功能,有效成分:柴胡多糖。作用:吞噬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增强,提高病毒特异性抗体滴度,提高淋巴细胞转核率,提高皮肤迟发性过敏反应。

4.抗肝损伤,柴胡注射液(浓度1∶1)1 ml/只皮下注射连续5天可显著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血清GPT升高,肝细胞变性及坏死也明显减轻,肝细胞内糖原及核糖核酸含量也接近正常。

5.抗辐射损伤,柴胡多糖5 mg/只腹腔注射,可提高照射小鼠的存活率,小鼠胸腺细胞中3H-TdR的掺入增加,同时加速胸腺细胞的释放,同时又使血浆中皮。质酮含量增加,切除肾上腺后,不再有这些表现,故认为是通过肾上腺皮质实现的。此外,体外有抗结核菌作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与中药药理研究数据库连接。
折叠
临床应用

1.用柴胡注射液 (每支2ml,含生药8g)及柴胡糖浆临床观察197例发热患者,其中感冒115例,扁桃体炎39例,大叶性肺炎 16例,急性支气管炎21例,急性咽炎6例。以北柴胡注射液治疗110例,总有效率为54.54%。其剂量不同,疗效有异,肌注2ml者,总有效率为31.47%,4ml者为68.54%,6ml者为89.91%,2~4ml注射后 30~60分钟退热0.4~1℃,而有回升现象,6ml注射后有出汗,体温下降未见回升;柴胡糖浆口服20ml(相当生药3g),每日3次,治87例,总有效率为78.15%,服后约90分钟,体温逐渐下降,3小时可达正常。如不维持,4小时后又可逐渐上升。

2.用柴胡注射液滴鼻,也有明显的退热作用。用法:使患者平卧,取头后伸位,用注射器抽取药液,两侧鼻孔各滴

柴胡-野生植物1~3滴后,轻轻按摩鼻翼,再继续滴完全量。用量:小儿0.3~0.5ml,成人0.5~0.8ml。用于60例发热患者,其中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发热45例,普通感冒10例,其他发热(如输液反应等)5例。结果显效48例,有效4例,无效8例,普通感冒均系显效。

3.治疗病毒性肝炎:柴胡注射液(每lml含生药 2g)10~20ml加入50%葡萄糖液静注或5%葡萄糖液 250~500ml静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病毒性肝炎120例,其中急性病例97例,有效率为98.4%;慢性病例23例,有效率为100%,对改善症状、回缩肝脾、恢复肝功及乙肝抗原阴转率均有较好作用。

4.治疗高脂血症:用干柴胡和适量罗汉果调味,混合水煎2次,每次煎2小时以上,煎出液过滤澄清浓缩。口服,每次20ml(相当于干柴胡3g),每日3次,3周为1疗程。治疗86例,治疗前甘油三酯为2.66± 1.09mmol/L(242.18±98.87mg%),胆固醇5.67± 1.04mmol/L(217.96±40.06mg%),治疗后甘油三酯降为1.61±0.566mmol/L(145.96±51.42mg%),胆固醇5.90±0.87mmol/L(226.88±33.46mg%)。甘油三酯平均降低1.06±0.132mmol/L(96.24± 12.02mg%),下降率为39.7%。

5.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用柴胡注射液(每m1相当于原生药1g),每次2ml(10岁以下首剂3ml),每日2次,肌内注射。治疗28例,治愈27例,其中24小时治愈7例,48小时治愈的15例,72小时治愈的5例。合并颔下淋巴结炎1例疗效不显。未发现副作用和其他不良反应。可全部治愈。

6.治疗单疱病毒角膜炎:用柴胡注射液(每m1相当于原生药1g)采取滴眼、球结膜下注射及肌内注射三种方法综合治疗。滴眼,柴胡注射液加生理盐水配制成10%眼液,每次1~2滴,每小时1次。球结膜下注射,每次0.3~0.5ml,隔日1次。肌内注射,每次 2ml,每日1~2次。病变程度重,症状严重者,合并使用10%阿托品溶液散瞳,每日1~2次。共治疗21例,除3例外,其余18例,均获得满意效果。

7.治疗多形红斑:用柴胡注射液(每2ml含原生药4g)每次2ml肌内注射,每日2次。治疗13例,结果全部治愈,其中5日治愈者5例,7日治愈者6例,10日治愈者2例。

8.眼色素膜炎,柴胡注射液2ml肌内注射,每日1次;柴胡注射液0.2ml球结膜下注射,隔日1次;10%柴胡注射液滴眼,每次1滴,每日6次。肌骨注射和球结膜下注射10次为一疗程。治疗眼前部或全色素膜炎21例23眼,结果痊愈23眼。可全部治愈。

9.治扁平疣,柴胡注射液(每1ml相当于生药1g),肌内注射,每日1次。治疗39例,结果痊愈35例,3例比原皮损缩小1/2,1例比原皮损缩小1/3,全部病例均有效。

10.治链霉素中毒所致眩晕耳鸣,香附30g,柴胡30g,川芎15g。共研细末,装入胶囊。饭后温开水送服,每次2粒,每日3次。老人及小儿酌减。治疗10例,结果有效率为100%。其中眩晕1例1周消失,3例2周消失;耳鸣3例1周消失,3例2周消失,1例3周消失。可全部治愈。
折叠
编辑本段
做法指导

1、解热生用量宜大,升阳生用量宜小;疏肝解郁宜醋炒,阴虚骨蒸宜鳖血炒。

2、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3、柴胡治疗感冒常与葛根羌活等同用。

4、柴胡有较佳的退热作用,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常与黄芩半夏等同用(如小柴胡汤)。
柴胡柴胡
[3]

5、对疟疾症,柴胡又可与草果青皮等配伍应用。

6.见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或痛经等,均可与当归、白芍、香附郁金等药同用。
药用植物 胶冷杉     糖枫     海红豆     猴面包树     欧洲七叶树
石栗     凹叶赤杨     腰果     刺果番荔枝     杨梅
槟榔     砂糖椰子     波罗蜜     杨桃     白桦坚桦木
胭脂树     香水树     爪哇橄榄     螃蟹木     番木瓜
阿勃勒     欧洲栗     大叶栗子     栗豆树     黎巴嫩雪松
木棉     长角豆     柠檬     香柠檬     马蜂橙
苦橙     橘椪柑     流苏树     油棕榈     锡兰肉桂
樟树     龙脑树     椰     可乐果     苏丹可乐果
黄牛木     粉色黄牛木     意大利柏木     榅桲     第伦桃
金色第伦桃     低株第伦桃     榴莲     古柯     桉树
柠檬桉     干果桉     棉芝老桉     蓝桉     加宁桉
杜仲     欧洲山毛榉     香灰莉     菩提树     欧纳白蜡树
银杏     买麻藤     南美弯叶豆     八角     日本大茴香
普通胡桃     欧洲刺柏     铅笔柏     腊肠树     美洲落叶松
欧洲落叶松     月桂     窄叶月桂     金月桂     尖叶女贞
普通女贞     东方枫香树     木兰     芒果     茶树
白千层     互叶白千层     绿花白千层     印度楝树     铁刀木
黄玉兰     含笑花     乳油木     葫芦肉豆蔻     兰花树
辣木     桑树     黑桑     肉豆蔻     豆胶树
欧洲橄榄     香橄榄     露兜树     维奇露兜树     阔叶露兜树
马来亚大风子     球花豆     非洲球花豆     树酪梨     海枣
意大利石松     欧洲赤松     牙买加胡椒     多果香椒     乳香
鸡蛋花     酸橙     桃     杏仁     扁桃
野黑樱     黑刺李     苦樱桃     欧洲李     胶杨
杨树     银白杨     花旗松     番石榴草     草莓番石榴
小叶紫檀     紫檀     石榴     苏里南苦木     牙买加苦木
夏栎     洋槐     白柳     垂柳     黄花柳
接骨木     檀香     印度檀香     洋擦木     槐树侧花槐树
欧洲花楸     安息香     药用安息香     丁香     蒲桃
罗望子     浆果红豆杉     短叶红豆杉     可可树     东方侧柏
美西侧柏     欧椴     美洲椴     宽叶椴树     小叶椴
英国榆     加州月桂     牡荆     安古牡荆     枣
美洲花椒     石灰山花椒     胡椒花椒     释迦     毒鱼豆
檫木     苦楝     木蝴蝶     侧柏     非洲李
皂荚     白桦     墨水树     黄樟
银栲皮     防臭木     甜舌草     赤杨叶唐棣     树熊果
小檗     帚石楠     加罗林蜡梅     茶     美洲茶
毡毛美洲茶     加那利藿香     麦加没药     一枝黄     胶蔷树
岩胶蔷薇     小果咖啡     朱蕉     红竹     欧洲榛
山楂     野山楂     光山楂     单子山楂     巴豆
苦香树宝录瑞香     欧亚瑞香     纸用瑞香     异株五加     刺五加
麻黄     美洲麻黄     康藏麻黄     连翘     栀子
粉红栀子     冬青白珠树     染料木     小金雀     高地棉
草棉     北美金缕梅     意大利蜡菊     狭叶蜡菊     小蜡菊
天芥菜     洛神葵     朱槿     沙棘     神香草
低地柳薄荷     岩生柳薄荷     代茶冬青     木蓝     直立木蓝
苏门答脑木蓝     痳疯树     柏叶痳疯树     棉叶痳疯树     马樱丹
指甲花     黄果山胡椒     乌药     狭叶薰衣草     齿叶薰衣草
绵毛薰衣草     宽叶薰衣草     法国薰衣草     绿薰衣草     薰衣草
枸杞     台湾十大功劳     十大功劳     阿里山十大功劳     木薯
可因氏月橘     七里香     蜡香桃木     加州蜡香桃木     沼泽香桃木
南天竹     锡兰矶松     蛇根木     黑穗醋栗     光滑漆树
亮叶漆树     西西里漆树     火炬树     迷迭香     覆盆子
花竹柏     芸香风轮菜     欧洲风轮菜     雅美鼠尾草     窄叶鼠尾草
丹参     南欧丹参     山扁豆     山艾     油栗
鸟茄     紫花茄     白英     鹰爪豆     马钱子
饮料马钱子     西洋丁香     铺地香     金色铺地香     金色柠檬铺地香
柠檬铺地香     柠檬百里香     簇生百里香     罗芙百里香     荷巴百里香
光亮百里香     浓香百里香     早生百里香     假毛百里香     宽叶百里香
银斑百里香     百里香     蔓越橘     大果蔓越桔     欧洲越橘
越桔     蔓长春花     小蔓长春花     肝木荚蒾     樱叶荚蒾
三裂叶荚蒾     可口荚蒾     丝兰     白王兰     鼠尾草
迎红杜鹃     素馨花     胡颓子     狗蔷薇     北江荛花
常山     槲寄生     海桐     火炭母草     黄杨
千叶蓍     珠蓍     英国豆蔻     舟形乌头     菖蒲
春侧金盏花     茴藿香     藿香     黄边龙舌兰     龙芽草
纤龙芽草     匍筋骨草     斗篷草     高山斗篷草     海岸芦荟
贝尔芦荟     芦荟     大蒜     小蒜     熊蒜
葱     细香葱     韭菜     大高良姜     南姜
药蜀葵     蜀葵     药用牛舍草     凤梨     罗马洋甘菊
春黄菊     可都多花菊     黄花茅     美国香茅     耧斗菜
辣根     山金车     加拿大细辛     欧洲细辛     北细辛
苦艾     野艾     柔毛艾     洋艾     小木艾
罗马艾     山道年     香艾     菊龙艾     艾草
艾     鲁道威艾     角菜     多穗马利筋     叙利亚马利筋
柳叶马利筋     短绒紫苑     斯克绵毛紫苑     颠茄     白花苋
假马齿苋     雏菊     凹唇姜     柴胡     中国柴胡
大花新风轮菜     凯麦霞花     死亡棋盘花     圆叶风铃草     草甸碎米荠
无茎刺苞术     刺苞术     积雪草     长春花     黄金菊
藜菜     总花升麻     升麻     钾猪毛菜     铃兰
红花     朝鲜蓟     柠檬香茅     曲序香茅     马丁香茅
香水茅     甜莎草     香莎草     纸莎草     香附子
干膜莎草     康乃馨     石竹     五彩石竹     姬石竹
羽花石竹     白鲜     狭叶球菊     紫球菊     布袋莲
紫兰草     麻泽兰     香泽兰     贯叶泽兰     白豆蔻
阿魏     古蓬阿魏     纳香     茴香     欧洲合欢子
野草莓     野草     山羊豆     金钱薄荷     甘草
三七     红凤菜     白背三七     卧三七     菊叶三七
独活     金丝桃     土木香     夏枯草     香茅
凤梨春     茗荷     姜     球姜     姜黄
万年青     当归     小豆蔻     棉团铁线莲     东北铁线莲
小茴香     麝香黄葵     葱芥     猪草     裸穗猪草
三裂猪草     莳萝     印度莳萝     中华当归     暗紫茎当归
峨参     旱芹     牛蒡     黄花蒿     青蒿
紫滨藜     滨藜     燕麦     琉璃苣     芥菜
甘蓝     芜菁     日本芜菁     瑞典芜菁     金盏花
大麻     番椒     小果椒     荠菜     碎米荠
波叶碎米荠     葛缕子     印度葛缕子     大白屈菜     洋香藜
灰藜     茼蒿     油菊     鹰嘴豆     野苦苣
苦苣     藏掖花     薏苡     毒参     飞燕草
芫荽     胡瓜     印度南瓜     中国南瓜     美国南瓜
南瓜     孜然     曼陀罗花     印度曼陀罗     野胡萝卜
地黄     黄花毛地黄     紫花毛地黄     染续断     蓝蓟
箭生菜     刺芫茜     花菱草     小米草     荷包牡丹
大豆     毛豆     白花蛇舌草     双花耳草     向日葵
大麦     天仙子     凤仙花     板蓝根     毒莴苣
莴苣     亚麻     澳洲亚麻     宿根亚麻     蕃茄
母菊     白花草木犀     黄香草木犀     冬马齿苋     勿忘草
高山勿忘草     假酸浆     烟草     黄花烟草     黑种草
大马士革黑种草     月见草     高山月见草     罗勒     丁香罗勒
大翅蓟     列当     稻     罂粟     冰岛罂粟
虞美人     欧芹     芹叶钟穗花     菜豆     茴芹
日本茴芹     马齿苋     黄木犀草     木犀草     蓖麻
欧洲碱蓬     盐草     大蒜芥     芝麻     乳蓟
亚历山大草     龙葵     马铃薯     繁缕     雀舌草
孔雀草     印加万寿菊     香叶万寿菊     婆罗门参     草原婆罗门参
美丽三叶草     纤毛三叶草     紫红三叶草     草地三叶草     胡芦巴
块茎金莲花     旱金莲     毛蕊草     玉米     仙草
蒺藜     莪术     猫尾草     矢车菊
芡     莲     山葵
库拉索芦荟     芦荟
一条根     铁线蕨     毒蝇伞     麦角菌     欧洲鳞毛蕨
问荆     木贼     墨角藻     灵芝     大颓马勃
昆布     香菇     乌羽玉     石松子     檞苔
弯叶泥炭藓     舟叶泥炭藓     乳突泥炭藓     夏块菌     槲寄生
风茄     川贝     巴戟天     宽叶车前     木香
地黄     花椒     蓍姜花     块茎金莲花     海葱
芋     姜     姜花     葛     附子
马铃薯     高山火绒草     野胡萝卜

查看评论

【本文标签】

用户评论

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