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药酒 > 壮阳药酒配方

绿豆烧

时间:2022-05-13 15:26:06

 绿豆烧产于江苏省新沂市窑湾镇,香醇甜美,酒性正和,回味悠长。兼具白酒之醇烈,果酒之香甜,药酒之滋补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欢。

窑湾绿豆烧,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时任太医院判的李时珍将“御酒”配方修改,制成了保健酒。因酒色微绿,被称为“绿酒”。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第四次南巡,来到窑湾,因酒色绿莹,如同绿豆茶,遂赐名窑湾绿豆烧,从此“老瓦罐绿酒”就成了窑湾绿豆烧。

窑湾绿豆烧的酿制,沿袭传统工艺,以红粮、大麦、小麦、豌豆为原料精心酿制,并配以优质红参当归天麻砂仁杜仲、枸杞等50余名贵中药,辅之冰糖熬制而成。熬制出来的绿豆烧酒,既有白酒的醇烈、果酒的香甜、又有独特的中药滋补、保健疗疾之功能。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窑湾绿豆烧

产地
江苏省新沂市窑湾镇

品质特点
色如金波、香醇甜美、酒性正和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13年第177号

批准时间
2013年12月24日

功效
中药滋补、保健疗疾

QQ截图20220513103454.jpg

目录
1绿豆烧
2窑湾绿豆烧
3品质特征
4酿造工艺
5功效作用
6历史名酒
7生产情况
8产品荣誉
9酒具介绍
10赞美诗词
折叠编辑本段绿豆烧
窑湾绿豆烧,香醇甜美,久享盛誉,被列为江苏省新沂市地方特产。

万茂
万茂

万茂酒坊是自清朝康熙年间,就在古镇文明遐迩的酒坊,生产一种绿酒很畅销,路人有口皆碑,后得乾隆赐名“窑湾绿豆烧”。窑湾绿豆烧产于新沂市窑湾镇,据传乾隆皇帝三下江南两经窑湾,一次偶染小疾,饮此酒后顿觉舒爽,赞不绝口,遂将其定为贡酒。“窑湾绿豆烧”以优质高梁,大小麦等为原料,加入人参砂仁杜仲等50余种名贵中药酿成,色如金波,香醇甜美,具有舒筋、活血、开胃、健脾之功效。畅销京沪、宁、杭,远销东南亚各国及港、澳等地。

窑湾绿豆烧产于江苏省新沂市窑湾镇,其前身是明皇宫御酒——“绿酒”,有500多年的历史。

早在明朝李时珍任皇宫御医时,用珍贵药材配制宫廷保健酒,酒色棕绿,故称“绿酒”。后来,在历史上也曾有“金箔酒”、“辣黄酒”、“墙缝酒”等雅称。窑湾籍海外商人和美、英传教士将“窑湾绿豆烧酒”传入了欧美和东南亚等地,被中外人士称为“中国的白兰地”,专家学者亦称之为“东方的XO”。


折叠编辑本段窑湾绿豆烧
经典绿豆烧
经典绿豆烧

位于京杭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的古镇窑湾,窑湾镇三面环水,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素有“黄金水道金三角”和“北小上海”之称。窑湾古有“四季时菜迎宾客,苏北水乡胜江南”之美誉,可谓物华之地,鱼米之乡。其历史名酒——窑湾绿豆烧香醇甜美,久享盛誉,被列为江苏八大名酒之一。 此酒名为绿豆烧,但是它不是绿豆制品,而是乾隆根据酒色命名的,从此“窑湾绿豆烧酒”进入清廷皇宫。绿豆烧始酿于清朝康熙年间,中运河全线贯通之时,生产一种“金箔酒”的绿酒很畅销。追溯它的历史上曾有“金箔酒”,“辣黄酒”,“墙缝酒”等诸多雅称。清嘉庆年间被列为全国二十种名酒之一;被纳为贡之佳品。

据考证,公元一五五九年,李时珍任宫廷太医院判时,针对宫廷官员营养过剩,身体偏胖、无力、时头晕、易生病等症状,配置了此有清热解毒、强身健体、滋阴壮阳之功效药酒,因酒色微绿时称“绿酒”,并深受历朝皇帝信赖。

明末,御医赵学敏携此方出逃京城隐居窑湾。一六六八年山东郯城至莒县发生了八点五级大地震,他为救治灾民,动员一同在窑湾隐居的御药师宗柏云等人,一边治病救人,同时将此酒配方拿出熬制,分给灾民服用以增强体力,从而遏制了瘟疫。又据《新沂县志》载,一六九六年窑湾等地大暴雨,遇洪灾他又用此法遏制瘟疫。

清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同纪晓岚第四次南巡,巡查徐州至洪泽湖附近水利“清口”经窑湾,在福建会馆由窑湾邳宿两地官员相陪饮酒。乾隆帝品尝此酒后大悦,见颜色似绿豆茶,便问:“此酒是绿豆烧的吗?”地方官员岂敢言明这是明朝皇宫御酒,忙说:“是,是”。窑湾绿豆烧酒因此而得名并作为皇宫贡品。[1]

折叠编辑本段品质特征
窑湾绿豆烧香醇甜美,酒性正和,回味悠长,别有风

味 。

折叠编辑本段酿造工艺
窑湾绿豆烧酒基以优质大麦、小麦和豌豆为原料,采用传统作坊酿造成大曲酒,配以红参当归杜仲淡竹叶、虫衣、砂仁栀子、藏红花等40余味中草药和冰糖、白砂糖,经过入缸静止沉淀,并让酒、药、糖慢慢溶为一体,至一定时间,即成绿豆烧酒。

折叠编辑本段功效作用
窑湾绿豆烧酒具有滋阴补肾,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和养颜润肤的药物,酿出的窑湾绿豆烧酒色绿味甜,绵软浓淳,既有绿豆烧酒的口味,又有健身防病的功效,对风湿性神经痛、气血不足、妇科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有特效治疗作用。绿豆烧酒内中药有活血去瘀,生肌,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可治胃肠炎,黄病,跌打损伤,要退病,皮肤溃疡,小型火烧饭烫,内服外涂成为家庭常用的万能药。

新沂窑湾绿豆烧既具有白酒的醇烈,果酒的香甜,又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由于绿豆烧中加入了多种中草药,可以抗病毒、滋阴补肾、活血化瘀、生肌、解毒、消炎、止痛、增强人体免疫力功能,并能养颜润肤。它对祛湿、舒筋、活血、开胃、健脾、补肾有特殊的疗效,对风湿性神经痛、失眠健忘、气血不足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可治胃肠炎、黄病、浮肿、跌打损伤、腰腿病、皮肤溃疡、小型火烧饭烫,内服外涂成为家庭常用的万能药。“喝了窑湾绿豆烧,无须看病病自消”,这种饮之有效的中性补酒,得到了医学技术的普遍认可。安徽省中医学院院长陈可望教授研究后认为:饮此酒有百益而无一害。常饮此酒可保健滋补,延年益寿,是一种货真价实的中性大补酒。.历史传说窑湾镇古有“四季时菜迎宾客,苏北水乡胜江南”之美誉,可谓物华之地,鱼米之乡。其历史名酒——窑湾绿豆烧香醇甜美,久享盛誉,被列为江苏八大名酒之一。追溯起源,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

绿豆烧香醇甜美,酒性正和,回味悠长。兼具白酒之醇烈,果酒之香甜,药酒之滋补等特点,有祛湿、舒筋、活血、开胃、健脾之功效。对风湿性神经痛、气血不足、妇科病、高血压、冠心病、肠胃炎等有保健预防作用。作为一种饮之有效的中性补酒,不仅被实践证明,而且得到现代医学技术的认可。南京医学院王灿辉等多位专家教授组成鉴定组,对此酒作专门鉴定后,给予高度评价,建议扩大生产规模,组织批量生产,振兴中华酒文化,普及国内市场,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名酒
龙窑绿豆烧
龙窑绿豆烧

龙窑红盒绿豆烧
龙窑红盒绿豆烧

经典绿豆烧
经典绿豆烧

千年龙槐绿豆烧
千年龙槐绿豆烧

 

八年陈酿绿豆烧
八年陈酿绿豆烧

折叠编辑本段生产情况
2012年,窑湾绿豆烧有5家绿豆烧酒企业从事窑湾绿豆烧生产,年产量达3800吨,年营业额2.4亿元,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2]

折叠编辑本段产品荣誉
2013年1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窑湾绿豆烧”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3]

折叠编辑本段酒具介绍
窑湾绿豆烧酒具的介绍

葫芦罐 葫芦是一年整蔓生草本植物,许多民族都有庭院种植葫芦的传统习俗。少数民族民歌常以“小小葫芦开白花”之类与葫芦有关的词句来比兴起句,以婉转引出“我想和妹做一家”的爱慕之情,可见少数民族种植和使用葫芦的历史已十分久远,并相当普遍。葫芦成熟后,掏空籽瓤,在细茎处系上绸带或绳索,即可用于盛装籽种、火药等贵重物品,但更多的是外出耕作、打猎。走亲访友时用二盛酒。由于外形美观、体积小而容量大,携带使用方便,彝族、苗族、僳僳族、傣族、景颇族等群众都喜欢制作和利用酒葫芦。葫芦罐是少数民族社会中较为常见的酒具之一。拉祜族苦聪族人不但用葫芦盛装酒,也用剖开的葫芦敬酒。

董棕壶 董棕壶出于滇西怒江、澜沧江、独龙江流域峡谷地带。当地少数民族有用董棕树制作酒壶的习俗,其中,尤以独龙族最善制作和喜爱使用。早在本世纪初,独龙人制作的董棕酒壶已引起山外人的极大兴趣,倍受商旅欢迎。董棕壶有如下记述:“董棕竹酒壶,尤为奇异特产。其形与普通竹筒同样,唯是特具一自生之颈,粗处不用筒身六分之一,颈后且留有手柄,粗处也很可爱”。至今,董棕壶在滇西地区的独龙族群众中仍有使用。

兽角杯 各族群众有用动物角具制作的传统习俗。明清之际,滇中、滇东北彝族撤弥支系“其人面目多黑,男子椎

,青布裹头,衣褐披毯,白布束胫,著革履,腰短刃。俗嗜酒,以角为杯......。”可见,以动物角具为杯是十分普遍的,而且不但民间使用,上层社会也流行,可谓雅俗共赏。

至今为止,彝族、哈尼族、苗族、侗族群众仍保留着制作、使用兽角酒杯的传统习俗。他们在宰杀强壮健康的牛、羊时,截角为杯,截角为杯,截取的长短视酒杯容量的需要而定。牛角杯因其容量大,滇东北地区的彝族群众还兼以为壶。镇雄县流传的古歌谣《挎上酒壶找舅舅》反映了彝族社会普遍存在寻根情绪,每段叙述一次寻找舅舅的方位和地点,每次寻找都以“挎上盛酒的牛角壶”开端,即是以牛角为壶。在哀牢山区,彝族的牛角酒、苗族的羊角酒是贵客临门时必敬而远之一杯酒,由于牛角杯和羊角杯都是自然利用,不加雕饰,其圆口尖度的造型,使客人接过酒杯后,不一饮而尽就无法放下酒杯这真是“人不劝酒杯自劝”。

在昆明西山区核桃箐的彝族婚礼中,有用牛角杯或羊角杯行“轰客酒席”的习俗。婚礼的第四天午宴时,新郎新娘手持红线拴系的牛角杯或羊角杯,逐席向客人敬酒。客人则必须接过杯子一饮而尽,饮完酒再敬,直至客人不能再饮、称谢告饶为止。不能饮者即刻离席而去,许多人因不能把角杯酒一饮而尽或者怕醉后失态,纷纷逃席。“轰客酒”虽称轰客,但主人家都是在客人大多已饭饱酒足才“轰客”。“轰客酒”后,婚礼即告圆满结束。熟知民俗的人,见到新郎新娘手持牛角杯或羊角杯款款而来,即明白喜庆已席终宴罢。在这种场合上,牛角杯、羊角杯具有了文化符号的功能。

陶制酒具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大都出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其中,云南大理白羊村文化遗址出土的各式陶罐,距今已有3770年左右的时间;而元谋盆地大墩子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制盛器已有罐、钵、盆、壶。瓶、杯等种类,其中,鸡形随葬陶壶,是云南新石器时期一件难得的艺术品,其形成时代约在距今3225年前;滇东北鲁甸马厂新石器遗址出土的陶制盛容器有单耳小罐、平底瓶、三耳瓶等类别,并出土了打磨极光亮的灰胎黑陶器。这表明,少数民族地区早在3000多年前即已能制作和使用陶器了,而精致如鸡形陶壶者,显然不会仅仅只用于盛装水和其他日常用品;在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文物中,陶制罐、瓶、壶用作酒具已不容怀疑。

明清以来,铸陶业日趋发展,许多陶窖都以精致美观,实用大方的陶器而远近知名,如滇西大理赵州的瓦缺罐都是上好的贮酒器。饮用酒具中,滇南建水五色彩陶“制作精巧,无物不备”,1915年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建国后一度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陶,而“声如罄、明如水、亮如镜”建水陶制酒具也成为酒具的上品。

藏族的酿酒器具“朋咱”(酒甑)为陶器,相传由于唐朝文成公主进西藏。此物高约60厘米。甑底用于盛水;中安甑蓖,用以装盛青棵;甑口安放天锅,内注冷水;天锅下设漏斗。粮食久经蒸煮,经漏斗而蒸馏为酒。

金属酒具金银酒具:金银酒具非日常用品,也不是普通人家所能拥有,建国前多为少数民族贵族和土司头人所用,而且大多用于祭祀、大型宴会等活动。蒙古族、彝族、纳西族等民族举行天大典时,用金银酒具,以示富有,亦示虔诚。日常生活中,普通少数民族群众能使用金银酒器者极少,是一种身份等级的标志。普通群众也偶有珍藏金银酒器者,但只在祭祀祖先等重大活动中才使用。

使用金银酒具,实际上不是饮酒本身的需要,而是心理上的需要、观念上的需要。

铜酒具:少数民族的青铜文化较为发达,因而铜制酒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出土文物中已发现为数不少的青铜酒具。明清以来,民间已普遍使用铜制酒具、茶具,其中,以云南东川的斑铜、红铜酒具最具特色,实用美观,是具有鉴赏价值的工艺品,闻名遐迩。

锡酒具: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个旧是著名的锡都,锡制工艺品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苏州出土的宋代周璃墓中,就有精致的云南锡制饮具为陪葬品。晚清以来,云南锡制酒具已走上宴席,走进了寻常百姓家。锡酒具晶莹典雅,造型优美,防潮保温,耐酸抗碱,曾于1928年10月在中华国货展览会上获一等奖。建国后,酒具等锡制工艺品多次在全国比赛或展览中获奖。1982年,设计制作的“花所酒壶、酒具”在北京旅游纪念品展览评比中获奖。

石制酒具 白族的主要聚居地滇池西大理,“苍山韵风月,奇山吐云烟”。点苍山所产的大理石又称点苍石,举世闻名。点苍石因石质温润细腻,给人以清新凉爽的感觉,古人又称之为“寒水石”。唐代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因醉酒后见到大理石顿觉清醒,故又称其为“醒酒石”。这是酒与大理石结缘的最早文献记载。

大理石色彩瑰丽,纹饰神奇,山松云水,宛然天成。明人徐霞客称云南大理石图饰“云皆能活,水如有声”;以大理石制作的酒壶、酒碗、酒杯,是少数民族酒文化的又一奇观。彩排色大理石酒具,丹霞暮范,山色树影,诱人暇思;水墨大理石酒具,远山近水,虚实相间,清新宜人;而以洁白的大理石制作的酒杯“苍山雪玉杯”,则白润如玉,光彩照人。

大理石酒具是馈赠亲朋好友的贵重礼品,使用大理石酒具,山光水色,聚于杯中,把酒临风,有风月入杯、云烟在胸的感觉,使得大理石酒具呈现出独到的韵味。

折叠编辑本段赞美诗词
赞窑湾绿豆烧

(一)

琼浆玉液绿豆烧,

中药配方巧酿造。

香甜绵软口感爽,

滋阴壮阳效力高。

(二)

五湖四海寻玉液

四面八方采琼浆。

百年佳酿名遐迩,

曾经专供御膳房。

(三)

窑湾绿豆烧 地方名酒不虚传,

古法酿造老配方。

昔日皇宫御用酒,

今天宾朋任品尝。

(四)

传统工艺远流长,

古镇十里酒飘香。

玉液丝丝润肺腑,

琼浆点点暖心房。

 

查看评论

【本文标签】

用户评论

绿豆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