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借助灸火的热力给人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医学入门》曰:“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主要以艾叶为材料,艾叶性味辛苦辛温,入肝脾肾经,气味芳香,易燃,作为灸料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冋阳救逆及防病保健的作用。《名医别录》记载: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灸法的分类
(一)艾炷灸法
是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捏搓成圆锥形的艾炷。小者如麦粒大小,中等大小如半截橄榄等大小不一。灸时每燃完 1个艾炷,叫做1壮。艾炷灸又分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
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涂以少些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黄豆或枣核大小的艾炷置于腧穴上施灸。由于局部皮肤烧灼烫伤,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 5〜6周左右,久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化脓灸是局部组织的无菌性化脓现象,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抵抗力而达到治疗效果。
无瘢痕灸: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更换艾炷再灸。连续灸完3〜7壮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采用此法。
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常用的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葱灸、 隔附子饼灸、隔葱灸、隔胡椒灸等。颈椎病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隔姜灸:用鲜姜切成直径约2〜3cm,厚约1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施灸部位,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一般每次选2〜3穴,每次灸2〜3壮。本法对于风寒湿痹、肢体麻木等一切寒症均有较好疗效。
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 3cm、厚约0.8c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
(二)艾条灸法
艾条灸法是将艾条点燃后在穴位或病变部位进行熏灼的方法,乂称艾卷灸法。其优点是,操作方便,不易烧灼皮肤,除了五官之外,身体任何部位皆可使用。因其具体操作不同,又可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3种。
1.温和灸:将已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固定在一定的距离约距皮肤1〜2寸施灸。一般每穴5〜10分钟。灸时患者自觉有一股温热暖流,直透肌肤深部,有温热舒适感觉。此法具有温通经脉、散寒祛邪的作用,适于灸疗各种病证。
2.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燃着的一端对准穴位,与施灸部位距离不同定。先使艾条接近皮肤,待有温热感后,又提髙,一起一落,往返动作,如鸟之啄食。一般每穴可灸5分钟左右。
3.回旋灸: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 1寸左右的距离,然后将燃着的艾条均匀地向左右方向转动,或反复旋转施灸,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一般每穴可灸 15〜30分钟。本法适用于风湿痹痛及神经麻痹。
艾条施灸须注意:艾条积灰过多时,则离开人体吹去后再灸。病人体位要舒适,方能够持久,并防止冷风直接吹拂。灸后要将火熄灭,以防复燃,最好把艾卷着火之一端插入口径合适之小铁筒或小瓶内,自然就会熄灭,留下焦头,便于下次点燃。
(三)温针灸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条结合使用的一种方法,适合于既要留针又必须施灸的疾病。它使热力通过针身传入体内,达到治疗目的。
操作方法是针刺得气后,将毫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将艾绒套在针柄上点燃,直到艾绒燃完为止。温针灸能使局部温热而无痛感,刺激柔和、均匀。
(四)其他灸法
1.灯火灸:又名灯草灸,是民间沿用已久的一种简便灸法。
方法:灯心草一根,用麻油浸之,燃着后用快速动作对准穴位,猛一接触听到“叭”的一声迅速离开。该法具有疏风解表、行气化痰、清神止搐等作用。
2.天灸:乂名药物灸、发泡灸。选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充血、起泡如灸疮,故名天灸。
3.白芥子灸:将白芥子碾成细末,用水调和,敷贴于穴位或患处。利用其较强的刺激作用促使发泡达到治疗目的。
4.蒜泥灸:将大蒜捣乱如泥敷贴于穴位。 (幻斑蝥灸:将斑蝥的干燥全虫碾末,用醋或甘油、酒精等调和。使用时先取胶布一块,中间剪一小孔如黄豆大小贴在施灸穴位上,以暴露穴位并保护周围皮肤,将斑蝥粉少许置于孔中,上面再贴一层胶布固定即可。
(查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