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混睛障、混睛、混障证、混睛外障、气翳相当于西医的什么病?
时间:2023-08-07 10:49:44
答:
中医的混睛障又称混睛、混障证、混睛外障、气翳,相当于西医的角膜基质炎[1]。
混睛障类似西医的角膜实质炎[2]。此外,沙眼角膜血管翳的某些病情亦与之相似[2]。
混睛障(murky-eye nebula;stromal keratitis)为病证名[2]。见《审视瑶函》。又名混睛(《世医得效方》卷十六)、混障证(《证治准绳·杂病》)、混睛外障(《秘传眼科龙木论》)、气翳(《目经大成》)。是指以黑睛深层起灰白色翳障一片,混浊如雾,漫掩黑睛,妨碍视力,且羞明流泪,眼珠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眼病[1]。病程经过缓慢,往往进行数月治疗,方能逐渐减轻,但多数仍留瘢痕而影响视力。
混睛障初起,患者怕热羞明,眼睑难睁,眼珠疼痛,视力下降,抱轮暗红或白睛混赤,黑睛深层呈圆盘状混浊,或混浊自中央或周边开始,逐渐漫掩整个黑睛,致黑睛晦暗无华,如磨砂玻璃状。细察之,隐约可见黑睛探层有灰白线条,赤脉自黑睛边际蔓入中心,最后侵及整个黑睛,呈现一片赤白混杂的翳障,严重障碍视力,甚至难辨人物。经数月翳障可逐渐变薄,但不能全部恢复,遗留厚薄不等的翳障,影响视力。与黑睛病变同时,即可发生瞳神紧小或干缺,故须注意,以免处理不当,导致失明。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混睛之证,初起白睛混赤,渐生赤脉,遮漫乌睛,或白或赤,漫珠一色,白忌光滑如苔,赤忌赤脉外散,其证初起则先痒后痛,渐致碜涩泪出,羞明隐痛,视物昏矇。”
混睛障可依据以下条件诊断:
一、黑睛深层呈灰白色混浊增厚,晦暗无光泽,如磨砂玻璃状。
二、抱轮暗红或白睛混赤。
混睛障应与宿翳相鉴别。宿翳是黑睛疾患痊愈后遗留之瘢痕翳障,其表面光滑,边缘清楚,无眼赤痛。
详见混睛障条。
(查看评论) |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