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祛寒的方剂 理中丸中药方剂
由于里寒证的成因有元阳不足,寒从内生或由于外寒直入里等不同,因此祛寒法又可分为温中祛寒,温肾回阳两种。接下来中华秘方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温中祛寒的方剂-理中丸中药方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温中祛寒的方剂 理中丸中药方剂
方剂名
理中丸,出自《伤寒论》
组成
用法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9g)。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服,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现代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重9g,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酌定。
功效
温中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
1.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呕吐下利,腹满食少,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阳虚失血证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
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小儿慢惊,或病后喜唾涎沫等。
方解
本方所治诸证皆由脾胃虚寒,升降失常所致。本方证治广泛,但总属脾胃虚寒。一则失于温煦,症见脘腹疼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或胸痹证;二则运化失常,症见腹满食少;三则升降失常,症见呕吐下利;四则摄纳无权,症见阳虚失血,或病后喜唾涎沫等。舌淡苔白润,口不渴,脉沉细或沉迟无力皆为虚寒之象。治宜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方中以干姜为君,大辛大热,温中祛寒,扶阳抑阴,为振奋脾阳之要药。以人参之补,益气健脾,以复运化,为臣药。君臣相配,温养中焦脾胃阳气,以复运化、统摄、升降之能。以白术之燥,健脾燥湿,防脾虚生湿,为佐药。以炙甘草之和,益气和中,为使药。四药相配,一温一补一燥,使脾胃阳气振奋,寒邪祛除,则运化升降功能恢复诸证自愈。本方在《金匮要略》中作汤剂,称“人参汤”。理中丸方后亦有“然不及汤”四字。盖汤剂较丸剂作用力强而迅速,临床可视病情之缓急酌定使用剂型。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温补脾胃,治疗中焦虚寒的要方。以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胃下垂、胃扩张、慢性结肠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使用注意
湿热内蕴中焦或脾胃阴虚者禁用。
附
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去芦 白术剉 干姜炮甘草炙,丛剉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各30g)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稍热食前服,每日2次。功效:温阳祛寒,益气健脾。主治:中焦虚寒,阳虚较甚。症见脘腹疼痛,下利清谷,或霍乱吐利转筋等。附子理中丸是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用大辛大热的附子,脾肾双补,补火生土。其温中散寒之力更强,且能温肾,适用于中焦虚寒之重证,或兼肾阳虚衰,火不生土者。
方歌
理中丸主温中阳,人参甘草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再加附子更扶阳。
以上就是“温中祛寒的方剂 理中丸中药方剂”的介绍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温中祛寒的偏方请继续关注中华秘方网
(查看评论) |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