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中医针灸

针灸防治血吸虫病

时间:2012-11-06 11:38:38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属中医学“蛊病”、“蛊疫”范畴,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发热,肝肿大,腹痛,腹泻,便血;慢性期以肝脾肿大,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晚期表现主要有肝硬化、巨脾、腹水等。血吸虫病多见于夏秋季。

  中医认为血吸虫病初期表里受邪,中期由于肝脾受损,末期由于水裹气结血凝。基本病机为血凝气结水裹,最终发生积水而胀满。

  目前临床常用锑剂治疗血吸虫病,但是应用锑剂后常会导致毒性反应,中医针灸在预防和治疗锑剂的毒性反应方面疗效确切。针灸疗法,中医具体介绍如下:

  用于预防:

  常取五总穴:合谷、列缺、内关、足三里、委中,于锑剂注射前15~30分钟扎针,轻度或中等度刺激,留针5~10分钟。 

 用于治疗锑剂中毒反应:

  1.消化道毒性反应:恶心呕吐:足三里,内关,中脘;食欲不振: 中脘(灸),足三里(灸),曲池;下腹部疼痛:中枢,大横,肾俞,大肠俞;上腹部疼痛:期门,章门,中脘;腹泻:天枢,神阙,足三里。

  2.肌肉关节痛:肩关节痛:肩髃,肩井,曲池,秉风;手臂肌肉痛:手三里,合谷,肩髃。

  3.头痛:列缺,太阳,上星;晕眩:风池,解溪,丰隆。

  4.发热: 大椎,合谷。
 

查看评论

【本文标签】针灸

用户评论

针灸防治血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