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穴位分类

原穴 原穴图解 十二原穴歌 特定穴之一(视频讲解)

时间:2015-04-19 10:54:50

原穴 - 各原穴功能

1、太渊穴(输穴、原穴、脉会穴)

位置: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局部解剖:有桡动、静脉。分布着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

太渊穴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胸痛,心悸,腕臂痛。现多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心绞痛肋间神经痛无脉症腕关节疼痛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刺灸法:避开桡动脉,直刺0.2~0.3。可灸。

配伍: 配列缺、孔最,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胸背痛。

配内关、冲阳、三阴交,有益心通阳,祛瘀通脉的作用,主治无脉症。

文献摘要:

《千金方》:唾血振寒嗌干,太渊主之。 《玉龙赋》:咳嗽风痰,太渊、列缺宜刺。 《金鉴》:主治牙齿疼痛,手腕无力疼痛及咳嗽风痰,偏正头痛等症。

2、合谷穴(原穴)

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局部解剖:有手背静脉网。分布着桡神经浅支。

合谷穴

主治:头痛,颈项痛,目赤肿痛,鼻衄,鼻塞,鼻渊,齿痛,耳聋,面肿,咽喉肿痛,痄腮,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热病无汗,多汗,腹痛,痢疾,便秘,闭经,滞产,小儿惊风,上肢疼痛,痿痹。现多用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电光性眼炎,近视眼,腮腺炎,扁桃体炎,舌炎,牙龈炎,

牙痛,流行性感冒,高血压,皮肤瘙痒,荨麻疹等。

刺灸法:直刺0.5~1.0。可灸。孕妇禁针灸。

配伍: 配颊车、迎香,有通经活络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瘫。有疏风解表,宣肺利窍作用,主治感冒,头痛,发热,鼻塞。 配列缺,为原络配穴法。 配太冲,称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作用,主治癫狂,头痛,眩晕,高血压。
配风池、大椎,有清热凉血,截疟作用,主治皮肤瘙痒,荨麻疹,疔疮,疟疾。 配三阴交,有调经活血催产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滞产。

文献摘要: 《铜人》:妇人妊娠不可刺之,损胎气。 《资生》:风疹,合谷、曲池。 《大成》:疔疮生面上与口角,灸合谷;小儿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壮。

3、冲阳穴(原穴)

位置:在足背最高处,当?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冲阳穴

局部解剖: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分布着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深神经。

主治:上齿痛,足背红肿,口眼歪斜,足痿。现多用于齿龈炎,癫痫,脉管炎等。

刺灸法:避开动脉,直刺0.3~0.5。可灸。

配伍:配足三里、仆参、飞扬、复溜、完骨,有补益气血,润养经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配丰隆,有豁痰宁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文献摘要:

《素问》:刺跗上,中大脉,出血不止,死。 《甲乙经》: 善啮颊齿唇,热病汗不出,口中热痛;胃脘痛,时寒热。 《铜人》:偏风口眼喎斜,肘肿。

4、太白穴(输、原穴)

位置: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太白穴

局部解剖: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的分支。分布着隐神经与腓浅神经的分支。

主治:胃痛,腹胀,便秘,痢疾,吐泻,肠鸣,身重,脚气。现多用于急、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胃痉挛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公孙、大肠俞三焦俞,有清利湿热的作用,主治肠鸣,腹泻。
配复溜、足三里,有和胃调中的作用,主治腹胀。

文献摘要:

《甲乙经》:热病,满闷不得卧,太白主之;胸胁胀,肠鸣切痛,太白主之;身重骨痠,不相知,太白主之。

《千金方》:头痛寒热,汗出不恶寒;膝股肿,?痠转筋。

《金鉴》:太白、丰隆二穴,应刺之症,即身重,倦怠,面黄,舌强而疼,腹满时时作痛,或吐或泄,善饥不欲食,皆脾胃经病也。

研究进展:
胎位不正 对胎位异常者,艾灸太白可使腹部松驰,胎动活跃,有较好的转胎效果。 小儿腹泻 配丰隆,每穴艾灸10分钟,经治疗后大便转为正常。

共6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查看评论

【本文标签】原穴  特定穴  要穴  歌诀

用户评论

原穴 原穴图解 十二原穴歌 特定穴之一(视频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