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小儿推拿

胃经穴位 清胃经 补胃经 推胃经:小儿穴位(图文)

时间:2012-06-17 14:39:25

穴位:胃经

位置:拇指掌面第2节(或者说是位于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

部位:自腕横纹至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处。

胃经的准确位置图

胃经位于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操作时,旋推为补,称补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为推胃经。具有清脾胃之湿热,和胃降逆的作用。宝宝吐奶、呕吐的时候,或者老是打嗝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推推胃经。

小儿按摩穴位:胃经

【小儿穴位:胃经位置真人图】

小儿穴位胃经

功用:清胃热,止呕降逆,除烦躁止血。

药性:清胃为定胃汤。

主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痘疹潮热不退,吐血及鼻血。

手法:推法,自腕横纹推至拇指根部称为清胃。一般情况下此穴只清不补。

操作:5-10分钟。

按:清胃热,降胃气,一般呕吐皆可用之。胃气下降而不上逆,呕吐可愈。麻疹兼呕吐的,也可用清胃法。

操作:用拇指端自掌根推向拇指第2节为清,见下图,叫做胃经。反之为补,叫做胃经。约推100~300次。

【补胃经】

 

补胃经 

清胃经

 

清胃经

主治: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

操作时,旋推为补,称补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为推胃经。具有清脾胃之湿热,和胃降逆的作用。宝宝吐奶、呕吐的时候,或者老是打嗝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推推胃经。

病案举例:

有的孩子除了眼角发红之外,嘴辰也发红。

中医说,脾胃开窍于唇,所以还要清清胃经。

大拇指的第一关节,从指根向指尖推300次即可。

胃穴和板门穴:三字经教材中胃穴是位于腕横纹至母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际处,属线性穴位。也有教材认为是母指腹部第一节(即靠近指根处那节),临床上基本是按三字经教材为准。清胃是离心方向推,即从腕横纹推到母指根部,也有些人习惯从腕横纹直推到母指尖的,效果一样。板门穴的位置三字经教材定义的比较细:母指下,掌面大鱼际肌之中点,以指点之有大如豆粒的筋头。重按有酸麻感,属面性穴位。周尔晋教材中则对板门穴位置定义的比较宽,说是在手掌大鱼际的平面,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椭圆形的面状,所以又好找又容易操作。而张汉臣教材中的板门穴则是和三字经的胃穴位置一样(即母指下,手掌桡侧面赤白肉际处,是线性穴位,陈为章讲座中说的板门穴也是采用张汉臣教材中的定义,有些奇怪,陈为章自称是三字经派的传人,但板门穴却不是以三字经派为标准,不过都是大师级的人物,板门也是常用穴位,效果应该都是确切的)。正宗的三字经派和周尔晋对板门穴的操作都是用揉法,张汉臣对板门穴的操作是来回推(陈为章也是)。板门穴是按三字经派的方法。清胃和板门这两个穴位都属凉性,都有清胃热止呕吐的功效,所以很多人搞不懂啥情况下应该用清胃,啥情况下应该用清板门,清胃偏重于清利湿热,去胃火,降逆止呕,所以湿热症,还有像牙龈肿痛,口臭,急性扁桃体炎,实热便秘或伤食呕吐,用清胃效果好过板门。而清板门偏重于治疗胃阴虚,上吐下泻,腹痛和消化不良这些症状。当然有时候清胃和板门也常配合用,特别是腹痛和伤食呕吐,清胃和板门几乎都是必用的。另外清胃与六腑配合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功效。而板门和补肾水,涌泉配合可以治疗阴虚低热。独揉板门穴20-30分钟可以治疗消化不良,厌食症。

查看评论

【本文标签】胃经穴位  小儿  穴位

用户评论

胃经穴位 清胃经 补胃经 推胃经:小儿穴位(图文)